【导语】结转增值税会计分录怎么写好?很多注册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写才规范,实际上填写公司经营范围并不难,我们可以参考优秀的同行公司来写,再结合自己经营的产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结转增值税会计分录,有简短的也有丰富的,仅供参考。

【第1篇】结转增值税会计分录
一般纳税人只要有业务,就会涉及增值税,只要有增值税就会出现增值税的结转。虽然增值税业务占据会计工作一半工作量,但增值税的结转,很多会计还是没有完全弄清楚。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系统捋顺增值税的结转分录。
一、增值税结转的顺序
增值税结转分录时,结转科目的顺序十分重要。顺序错则会导致结转余额会出现在不该有余额的科目。总体顺序如下:
先将应缴税款转入三级科目“转出未交增值税”,然后再将可抵扣税款从“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结转完成后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结转至“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最后进行政策性加计抵减及减免税款的扣除。扣除完毕后如“未交增值税”贷方有余额则需要交税,若借方出现余额则证明前期多交税,可以退税或抵扣下期应交增值税。具体顺序如下:
二、增值税结转分录及账务处理1、结转销项税、进项税额转出科目(1)、转出销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ps:销项税额与进项税额转出期末无余额,需要全部转出。如果销项税额是负数,依然需要全额转出,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2)、转出进项税额转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特别说明:
“进项税额转出”的结转分录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转出的进项税已经被抵扣,这时的分录如上;
第二种情况是,转出的进项税额还没有被抵扣,则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或借进项税额负数)
2、可抵扣科目转入“转出未交增值税”(1)、转出已交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ps:“已交税金”科目是记本月已交的税金,需要全额转出,即使已交税金出现大于销项税额的情况,也需要全额转出。
(2)、转出加计抵减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加计抵减额
ps:这里的“进项税额加计抵减额”与阶段性政策的进项加计抵减是不同的,这里的加计抵减是指如农产品加工用于13%应税品时的加计抵减,此加计税款视同进项税,之所以在进项税前扣除,是便于账务处理。
(3)、转出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ps:这里并不是转出全部进项税额,而是根据“转出未交增值税”的贷方余额与“进项税额”的借方余额之间孰小,用使用谁的数额进行结转。
(4)、“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转出至“未交增值税”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ps:转出前“转出未交增值税”的余额是可能出现在借方,如果出现借方,则分录贷借方向反过来即可。
3、加计抵减与减免税款的处理(1)、企业纾困加计抵减分录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其他收益—政府补助
特别说明:
企业纾困进项税加计10%(或15%),发生进项税时并不记账,只登记备查账,只有实际抵扣时才有分录。进项税的加计扣除也只有在当月“未交增值税”贷方有余额的情况下才可以使用,使用额度不得超过当月应交增值税税款。
(2)、减免税款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ps:减免税款最常见的是税控盘费用及每年的服务费,只有当月需要缴纳增值税时才可以抵扣,也没有抵扣期间的限制,所以最后处理。
4、交税分录
借: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ps:未交增值税贷方有余额时代表有要交的税款未交,需要缴纳,避免产生滞纳金。“未交增值税”借方也可以有余额,借方余额代表多交了增值税,主要因为预缴税款与“退税”两个原因造成的,余额在借方时,可以办理退税,或抵以后的税款。一般情况下选择后者。
5、留抵退税分录(1)、留抵退税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
(2)、留抵退税缴回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
贷:银行存款
同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留抵税额
【第2篇】月底结转增值税
增值税分录处理(一般纳税人):
1. 一般纳税人每月认证进项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对应税率)
贷:待认证进项税金
2. 月底结转进项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对应税率)
3. 月底结转销项税金: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对应税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如果该一般纳税人公司不需缴纳增值税且有留底税金则转出未交增值税为贷方负数余额,且本余额要跟纳税申报表留抵税金一致。
如果该一般纳税人公司需要缴纳增值税,则做如下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4. 次月缴纳上月增值税(如有)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注:①每月必须要将进项税金入账且必须结转进项税金和销项税金。
②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借方发生额代表本月(本年)应交增值税,贷方为已交增值税。
③其他相关税种如有必须当月计提出来。
5. 购买能全额抵扣的税控盘时:
借:费用
贷:银行存款
6. 税盘抵减时(只有本月产生税款时报税才能将此项减免抵减,大家可以当月把费用转到应交税费,待实际抵减时将减免税款同进项税一样结转到转出未交增值税,以免日后漏抵减,当月申报表要填上本月需抵的税控相关信息):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借:费用
实际抵扣当月,结转减免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第3篇】未交增值税结转
1.月末,无需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设的明细科目余额转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原明细科目(包括'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在内)余额在年中各月月末予以保留.
2.月末,增值税经计算为应交的,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次月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3.月末,增值税经计算为多交的,则: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收到退库时(抵减以后期间应交增值税的,无需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4.月末,增值税经计算为期末留抵税额的,则无需进行会计处理.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有专门的账页,是多栏式的,其中有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余额等.
1、发生销售时,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贷:应纳增值税-销项税额
根据当月实际发生逐笔登账,月末累计.
2、购进原材料时,借:原材料
借: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银行存款(或应付账款)
同样根据当月实际发生逐笔登账,月末累计.
3、如果当月有进项税额转出,
借:在建工程(或固定资产、应付福利费等)
贷:应纳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4、到月末,如果余额在贷方(既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说明本月应交增值税额,在次月10日前交纳时,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到月末,如果余额在借方,说明还有留抵,暂时就不用缴税了,待以后实现销项税额大于留抵数时(也就是以后月份)再纳税.
如果不需要缴税月底需要结转增值税吗
当月月末如果销项大于进项也就是要交税的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即(销-进-上期留抵)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下月交纳时,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存/现金2.当月月末如果销项小于进项 即不交税就不用结转。已交税金是交纳本月税款用的明细科目,好多公司都是本月税金下月交纳!
两个科目本身是不需要结转的!需要结转的是他俩之差大于0的情况(销-进大于0)
【第4篇】月末应交增值税结转
期末了,如何结转增值税?
让我们从一个案例开始学起。
【案例】甲公司2023年12月份销项税额10万元,进项税额8万元,假设无期初留抵税额、不享受加计抵减政策,甲公司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1、销售业务(只考虑销项税额)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 10万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10万
2、采购业务(只考虑进项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8万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8万
3、月末结转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万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万
4、2023年1月缴纳增值税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万
贷:银行存款 2万
在上述案例中,很多小伙伴对于月末结转增值税的会计处理比较疑惑,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是否需要将余额结平哪?因为这些科目通常只在一方有发生额,另一方无发生额,就会使得科目余额越来越大。其实根据《增值税会计处理规定》(财会【2016】22号)的规定,是不需要把“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科目余额结平的。今天我们根据增值税的会计科目设置结合t形账户来分析为什么不需要把“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科目余额结平。
关于增值税(一般人)的会计处理,在“应交税费”下设置了10个二级科目:应交增值税、未交增值税、预交增值税、待抵扣进项税额、待认证进项税额、待转销项税额、增值税留抵税额、简易计税、转让金融商品应交增值税、代扣代交增值税;并且在“应交增值税”下面设置了10个专栏: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转出未交增值税、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画图总结如下:
而且,应交增值税下的10个专栏,每个专栏都有方向,借方专栏有6栏,贷方专栏有4个,如下图所示:
一般纳税人增值税税款计算时,不只考虑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还要考虑期初留抵税额、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等情形,另外企业缴纳增值税的期限也有按月/季、按日预交,这些因素都导致增值税的会计核算比较复杂。
一、按月/季缴纳增值税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月末结转和缴纳
企业按月/季缴纳增值税时,当月/季的增值税要到下月才缴纳,因此不存在当月缴纳当月增值税的情况,所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无发生额。
1、期末,假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有贷方余额,
也就是说: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此时上面t形账户存在贷方余额,表示企业有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应该下月缴纳,将应交增值税的贷方余额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这个专栏转到“未交增值税”中,因此期末转税的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期末转税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余额为零。下月缴纳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2、期末,假设“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有借方余额,如下所示:
也就是说: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此时上面t形账户存在借方余额,表示企业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该继续留在该账户的借方,不再转出,而且这个余额的金额应该跟增值税申报表上的“期末留抵税额”金额相等。
二、若企业当月交纳当月增值税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月末结转和缴纳
企业交纳当月应交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假设月末应交增值税账户情况如下:
1、假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0,表示企业存在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本期已交税金全部为多交。因此,需要将已交税金转出,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应继续留在借方。转出多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上述账户中在贷方增加了“转出多交增值税”后,“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企业尚未抵扣的进项税额。
2、假设:【(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已交税金>0,表示本月应缴纳的税金小于已经缴纳的税金,则下月还需补交,应将需要补交的税金从借方转出,账户处理: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中增加“转出未交增值税”的借方发生额后,该账户余额应为0,如下图所示:
3、假设:已交税金>【(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0,表示本月已经缴纳的增值税大于企业应交的增值税,也就是企业当月多交了税款,应交多交的部分从贷方转出,账务处理为: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中增加“转出多交增值税”的贷方发生额后,该账户余额应为0,如下图所示:
4、假设:已交税金=【(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出口退税)】,表示企业本月应缴纳的增值税与已缴纳的增值税相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期末账务余额为0,月末不需要进行账务处理,下月也无需补交增值税。
通过t形账户分析,将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期末结转增值税的各种情况梳理了一遍,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等专栏的期末余额不需要结平。
【第5篇】年末增值税结转分录
最近遇到很多一般纳税人的企业在问:增值税要不要月末结转呢?
是否结转可分成两种情况:
一、交增值税时:最好要结转
首先将增值税的当月贷方发生额,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及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的合计金额,减当月应的借方发生额,也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通过“转出未交增值税”这个三级科目转到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未交增值税”中。如果有减免税款可直接进行冲减,即: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等到申报期间缴纳增值税时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银行存款
因此二级科目“未交增值税”无余额。
可以参考以下举例:上期无期末留抵,本期销项税额1000元,进项税额400元,进项税额转出50元,减免税款是280元。应交的增值税是1000-400+50-280=370元因此结转的处理: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370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70②下月缴纳增值税: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70贷:银行存款 370
这时,二级科目“未交增值税”无余额,三级科目会一直有余额,可以在年末时一并结转。
二、不交增值税时:不用结转
比如企业有留抵税额时,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三级科目有借方余额,此时无需结转。#增值税
三、年末再结转
延续上面的举例,假如企业的年初留抵税额为零、三级科目的余额均为零。本年销项1000元,进项400元,进项税额转出50元,减免税款280元,缴纳增值税370元。
此时将以上全部的三级专栏科目余额,转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具体账务处理:
先结转进项税和减免税款: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68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4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280
再结转销项税额和进项税额转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5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050
这样,增值税的三级科目均全部结平了。
需要注意的是:年末的留抵税额继续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的借方余额中体现即可,不用结转。
同时提示大家的是:一般纳税人如果采用简易计税,增值税的计提、扣减、预缴、缴纳等业务,都通过应交税费——简易计税科目核算,最终该科目余额为零,不需要结转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中。
政策依据:财会2023年22号
(六)月末转出多交增值税和未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月度终了,企业应当将当月应交未交或多交的增值税自“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对于当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对于当月多交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科目。(七)交纳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1.交纳当月应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企业交纳当月应交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科目(小规模纳税人应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2.交纳以前期间未交增值税的账务处理。企业交纳以前期间未交的增值税,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第6篇】增值税月底结转分录
假如您家企业上个月的销项税为10万,进项税为8万,没有留抵等情况,本月要缴2万元的增值税,您是不是做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这样的账务处理是错误的!我们先看下“已交税金”核算的内容,根据财会〔2016〕22号文件规定,“已交税金”专栏,记录一般纳税人当月已交纳的应交增值税额。由于现在是缴纳上个月的增值税,用“已交税金”这个科目显然是不合适的!正确的做法是使用“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
上个月月末,先做一笔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20 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 000
当月缴税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 000
贷:银行存款 20 000
那么,增值税日常账务处理该如何核算,又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根据财会〔2016〕22号文件的规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应在“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内设置十个专栏,专栏设置如下:
借方专栏
贷方专栏
1.进项税额
7.销项税额
2.已交税金
8.出口退税
3.减免税款
9.进项税额转出
4.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额
10.转出多交增值税
5.销项税额抵减
6.转出未交增值税
这十个专栏,有六个是借方专栏,四个是贷方专栏,为了核算清楚,希望大家遵循“不串门”原则,即借方专栏一直在借方体现,贷方专栏一直在贷方体现,比如企业出现购进货物后又退回的情况,则进项税依旧在借方体现但用负数表示。为便于理解增值税常见账务处理,举例如下:
远航商贸公司系一般纳税人,位于石家庄市裕华区,2023年12月底库存a商品1 000件,购进时单价(不含税)为500元,不含税销售单价为600元,上期增值税留抵税额为1 000元。2023年1月份发生以下6笔业务:
1、远航商贸公司以银行存款支付管理部门本月电费,取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价税合计11300元,金额为10 000元,税额为1 300元。
借:管理费用 1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1 300
贷:银行存款 11 300
2、远航商贸公司销售a商品200件。
借:银行存款 135 600
贷:主营业务收入-a商品 120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5 600
借:主营业务成本-a商品 100 000
贷:库存商品-a商品 100 000
如果有无票收入,账务处理同上,只是申报增值税的时候,一般纳税人填在附表一“未开具发票”列次。
3、远航商贸公司搞宣传活动,将2件a商品作为赠品送给客户。
借:销售费用—业务宣传费 1 156
贷:库存商品-a商品 1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600*2*13%=156
注意:将外购的商品分配、投资、无偿赠送要视同销售,有市场售价的需要按同期同类货物市场售价作为计算销项税的计税基础!
4、远航商贸公司将4件a商品作为集体福利发放给员工。
外购的商品作为集体福利发放,需要做进项税转出。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福利 2 260
贷:库存商品-a商品 2 0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260
进项税转出的金额以购进时的价格作为计税基础 500*4*13%=260元
5、 远航商贸公司收到退回不合格的a货物6件,不含税售价为3 600元,成本为3 000元。已开具红字增值税专用发票。银行存款已支付此款项。
很多人的做法是:
借:主营业务收入-a商品 3 600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68
贷:银行存款 4 068
这种做法违反了“不串门”的原则,将来财务取数的时候不方便,建议做法:
借:银行存款 - 4 068
贷:主营业务收入-a商品 -3 60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468
借:主营业务成本 - 3 000
贷:库存商品 - 3 000
6、 远航商贸公司用现金缴纳税控设备的技术维护费用280元
(1)支付分录:
借:管理费用 280
贷:库存现金 280
(2)抵减增值税的分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 280
贷:管理费用 280
计算本月应交增值税
=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减免税款+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
=(15 600+156-468)-1 300-280+260-1000
=12 968
计算出当前应交增值税为12 968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2 968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2 968
缴税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2 968
贷:银行存款 12 968
如果,销项税额-进项税额-减免税款+进项税额转出-上期留抵<0,则月末无需进行账务处理 ,留到下期抵扣即可,留抵期限没有限制。
月末或年末,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末级科目(进项、销项等)没有结平要求,但是实务中,年末大家为了让一整年的账更简洁清晰、取数方便,很多企业是结平的,即编制对冲凭证,将“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下的末级科目余额冲平。
1、如果“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为贷方余额,账务处理如下:
(1)编制转出凭证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贷方余额转出后,余额应为“0”。
(2)编制年结对冲凭证
借: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本年累计) 红字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本年累计) 红字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减免税款(本年累计) 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 本年累计) 红字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 本年累计) 红字
若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其他末级科目有数,也要一起转平。
2、如果“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有借方余额,表示有留抵进项税,留作以后月份抵扣。应编制对冲凭证将该余额放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该对冲凭证编制完后,应只有“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科目有余额,“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下的其他明细科目余额为“0”。
【第7篇】增值税月末如何结转
你知道每月月末应对“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的各项三级科目明细怎样结转吗?在网上看到这样一个事情,有一名刚工作了没多久的会计小李到一家公司去找工作,试用期才到了一半就被说不适合不让他来了。为啥?还不是在跟着老会计一起做月末结转的时候,有一点细节弄错了,就直接被劝退了。
有人会说老会计没看过一眼吗?老会计能教你,那说明他人好,心善;如果他不教你,那人家也没做错啥。所以新手会计找工作的时候遇到一位真心待你的老会计,就赶快“抱大腿”吧。
在我们公司,老会计带新会计是必须的,因为老会计也是从新会计过来的。就像公司招你的时候你没有经验,传授你经验了你是应该的。我们财务室现在已经月薪2万的会计张姐,现在偶尔还会给我们讲课,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月末增值税结转的账务处理到底该怎么处理。
(一)月末增值税结转的账务处理
(二)当月上交上月应交的增值税时
(三)企业未发生当月交纳当月增值税金
(四)企业发生当月交纳当月的增值税金
(五)具体方法
(六)
(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月末增值税结转的具体详情了,希望能帮到你。做会计不懂的时候就要问,一定不能糊里糊涂的,因为会计的工作要求就是要准确无误。
【第8篇】月末增值税结转分录
桔子近日收到小伙伴私信:会计专业毕业,找到了一份会计工作,可是却不知道月末怎样去处理增值税的结转,也在网上找了很多答案,可是五花八门的处理不知道究竟哪个才是最正规的~
其实很多小伙伴都有这个问题,所以桔子今天具体地给大家讲一讲~(都是干货!记得收藏并转发给自己的会计小伙伴们~)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一个公式:当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税额-进项税税额+进项税转出税额-上期累计留抵进项税额。
如果是正数,就表示当期应交增值税,如果是负数,就是截止本期累计留抵增值税。
小伙伴会问了:那么我们在账上怎么看出来留抵税额到底是多少呢?
留抵增值税在账上的体现方式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这个二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三级科目可能有已交税金、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转出、转出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等)。
接下来,我们来一起验证这个结论。
当月应交税额<0时:
例如:当月进项税100元,进项税转出10元,销项税80元。
此时我们不进行会计处理,账上自动形成留抵税额=100-10-80=10元。
如果上期累计留抵20元,那么本期累计留抵20+10=30元。
按照留抵税额在账上体现方式来看:
期初留抵20,即期初借方余额20。
本期: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 10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 80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10
此时我们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的借方余额为本期借方余额10+期初余额20=30元,与结论一致。
【小白释义】留抵税额只指企业增值税销项税额小于进项税额的差额,可以留待下期进行抵扣。
当月应交税额>0时:
例如:当月进项税100元,进项税转出30元,销项税80元,留抵税额0元。
【小白提示】需要转出进项税的情形会在下篇文章中分享。
按公式计算应交增值税80-(100-30)=10元,此时需要将差额10元转入: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大家不要被这个名字所迷惑,其实它是类似于“未分配利润”的一个归集科目。
科目的贷方,反映企业未交的增值税;科目的借方,反映企业多交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1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
下月实际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
贷:银行存款 10
那么,未交增值税科目就平了。
我们来看看本月的增值税留抵情况:
借方三级科目明细:进项税额100,转出未交增值税10
贷方三级科目明细:销项税额80,进项税转出30
此时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二级科目借贷相等,没有余额,表示留抵税额为0,与计算公式计算出的结论一致。(应交税费计算出正数10元,表示应交增值税,没有留抵税额)。
为了说明清楚,我们再举个上期有留抵的情形,已经明白的小伙伴可以跳过:
假如上期有累计留抵税额20元,其他条件不变,那么当期应交税额=80-(10-80)-20=-10元,负数表示当期应交税额为0,而本期累计留抵税额=10元。
此时,应交税额<0,就变成了上述第一种应交税额<0的情形,那么
借方三级科目明细:进项税额100
贷方三级科目明细:销项税额80,进项税转出30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二级科目的本期贷方余额为80+30-100=10元。
而期初留抵税额20,也就是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二级科目的期初借方余额为20元。
综上,此时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二级科目的期初借方余额为20-10=10元。表示本期累计留抵税额。与计算公式计算出的结论一致。
当月已交税额>应交税额:
小伙伴们可能会问了,为什么会出现已交税额>应交税额的情况?
因为存在如下纳税情形:一个月内需分次预缴的情形(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已交税金是核算当月计提税金当月缴纳,未交增值税核算当月计提税金,下月缴纳。
但当期实际的应交税额还是按照公式来计算的:当期应交增值税=销项税税额-进项税税额+进项税转出税额-上期累计留抵进项税额。
所以就需要比较应交和已交之间的差异。
例如:当月进项税80元,销项税100元,当月已交税金30元,留抵税额为0.
按公式计算应交增值税100-80=20元,已交税金30元,所以多交了10元,
此时,需要将多交的10元转出。
【重要提示】如果是进项税100元,销项税80元,当月已交税金30元,那么我们应该转出多交的30元,而非进销差额30-(80-100)=50元。因为我们转出的多交是实实在在付出了款项的多交,只付出了30元,那么最多以30元为限,不能把当期的留抵也转出。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
贷:应交税费-转出多交增值税 10
此时,按公式计算的当期累计留抵税额为:100-80=20,所以应交20元。
借方三级科目:进项税80元,已交税金30元,
贷方三级科目:销项税100元,转出多交增值税10元,
那么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二级科目借贷相等,没有余额,表示留抵税额为0,与计算公式计算出的结论一致。
可是还多交了10元呢,怎么办呢?
下期缴纳时抵减:
若下月应交30元,按照前文所述方法: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3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30
结合上期的情况,此时未交增值税贷方余额=30-10=20元
于是缴纳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
贷:银行存款 20
未交增值税科目就平了,多交的10元也在下期抵减了。
小伙伴们可能又会问了,同样是下期可以抵扣的金额,未交增值税的借方和留抵税额(即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这个二级科目的借方)有什么区别?为什么不把未交增值税的借方并入到留抵税额呢?
因为未交增值税核算的是当期的义务,借方是表示当期多交的税额,而留抵税额,虽然可以抵扣,但当期并没有多交。如果下期还需要预交增值税的时候,留抵是不可以抵扣的,未交增值税的借方是可以的,因为上期多交了。
当月已交税额<应交税额:
例如:当月进项税80元,销项税100元,当月已交税金10元,留抵税额为0。
按公式计算应交增值税100-80=20元,已交税金10元,所以还需缴纳10元。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1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10
下月缴纳时只需按10元进行缴纳,未交增值税科目就平了。
借方三级科目:进项税80元,已交税金10元,转出未交增值税10元
贷方三级科目:销项税100元
表示期末依然无留抵税额,与计算公式结果一致。
再次总结:
我们核对账上留抵税额时,需要看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二级科目的借方余额
而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核算当期的增值税缴纳义务。
但实际中,一些财务的处理是:(不建议,但我们需要了解,因为大家不可能都接手全新的公司,所以前人的处理,咱们需要能看懂)
每月将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的差额都转出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当月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是贷方余额,则: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当月应交税费的二级科目是借方余额,则: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用此处理方法,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二级科目就平了,每月末不会有借贷余额。此时留抵税额的查看方式是看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科目的借方余额(因为都差额都转入未交增值税了)。
但实际未交增值税中可能含着多交的增值税,而非全都是留抵。不利于有预缴情况的企业核算。
当月既有以前期间欠税又有留抵税额
我们先来看一下条文:国税【2004】112号文
也就是:以欠税金额和留抵金额孰小为限,可以用欠税冲抵留抵税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红字)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红字)
原因很简单,欠多少抵多少,而且需要有足够的留抵税额才可以。
办税流程也有明文规定,作为了解:
【第9篇】增值税结转会计分录
增值税,是对在我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提供应税服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就其取得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和应税服务的增值额,以及进口货物的完税价格计算税款,并实行税款抵扣制的一种流转税。
一般计税法下,增值税=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税额转出,如果企业提供邮政服务、电信服务、现代服务和生活服务,还可以享受进项税额加计抵减的优惠。简易计税法下,进项税额不得抵扣,增值税=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一般计税法,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发生采购行为时: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发生销售行为时: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月末结转应当缴纳的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这里需要注意:如果当期进项税额大于销项税额形成留抵时,是不进行账务处理的,借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是企业月末多缴纳的增值税转出的会计分录。
次月缴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简易计税法下,增值税的会计分录
简易计税法下,进项税额不能抵扣,将发票全额计入资产。
发生采购行为时:
借:原材料、库存商品等
贷:应付账款、银行存款等
发生销售行为时:
借:应收账款、银行存款等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次月缴纳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简易计税
贷:银行存款
欢迎大家点赞、转发和评论!
关注我哦!为您带来更多税务知识![比心]
【第10篇】增值税结转分录
财务人员平时工作中经常碰到期末增值税结转的账务处理问题,很多小伙伴认为期末结转难度较大。增值税月末可以不结转吗?怎么做会计处理?期末增值税结转怎么做会计分录?来跟随会计网一起了解下吧!
期末增值税结转怎么做账务处理?如何做会计分录?
1、企业应当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科目 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具体账务处理如下:
借: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 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2、将本月多交的增值税从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增值税)
3、当月上交本月增值税时,账务处理具体如下: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
4、当月上交上月应交未交的增值税时,其会计分录如下:
借: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5、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这一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了尚未抵扣的增值税,而应交税金—未交增值税这一科目的期末借方余额,反映了多交的增值税。而贷方余额反映的是未交的增值税。
知识拓展:上月有留底本月应交增值税是怎样计算的?
上期留底对会计分录不会造成影响,只是月末结转的时候,应交税费会出现两种结果。上月有留底本月应交增值税计算时,应当按照“本期应交增值税=本月销项税-本月进项税-上期留底进项税”这一公式进行计算。即要查看明细账上的销项税、进项税及留底数。代入公式计算得出本月应交增值税。
计算结果出现两种情况,分别是:
1、如果最后算出答案是负数,则无需交税。可将其继续作为下个月的留底税额。
2、如果最后算出答案为正数,那么需要缴税。月末时做相应转出应交增值税分录,具体如下: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到了下个月,做交税分录即可。
来源于会计网,责编:慕溪
【第11篇】小规模结转增值税分录
【导读】:小规模纳税人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如何处理?通过小编老师的理解,小规模纳税人的结转成本需要在购进时、销售时以及结转成本时三个阶段做不同的会计分录。下文是小编老师汇总的会计分录,希望对你有用。
小规模纳税人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
分录如下:
购进时
借:库存商品/原材料(价税合计金额)
贷:银行存款/应付帐款/预付帐款
销售时
借:银行存款/应收帐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结转成本时
借: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
贷:库存商品/原材料(价税合计金额)
小规模纳税人会计分录怎么做?
销售货物借:应收账款等科目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增值税---销项税额缴纳时借:应交税费--增值税---已交税金 贷:银行存款小规模纳税人不得抵扣进项税额。
工业会计新手 :销售商品时候: 1030借: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1030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0 应交税金--应缴增值税(销) 30月末结转时:借:商品销售成本 。贷:库存商品 最后把销售成本结转到本年。利润 借:本年利润 贷:商品销售成本。
1、注册资金交存验资户:
借:银行存款----验资户;贷:实收资本
2、由验资户转入基本户
借:银行存款----基本户;贷:银行存款----验资户
3、取备用金
借:现金;贷:银行存款
4、签定租房合同,交租金
借:长期待摊费用;贷:银行存款
5、购置电脑、办公家俱等固定资产
借:固定资产;贷:银行存款
整体上来说,小规模纳税人结转成本的会计分录一般都会在购进时做银行存款科目处理,销售的时候做主营业务收入的科目处理,最后结转成本时应该就会计入库存商品或原材料的科目进行核算。关于小规模企业结转成本的介绍小编老师就说到这里了。
【第12篇】应交增值税结转
小规模纳税人能够享有一定的税收优惠,所以其相关税收问题一直以来很受财务人员关注。那么小规模结转增值税指的是什么?怎么做账务处理?来跟着会计网一起了解下吧!
小规模结转增值税含义是什么?
答:小规模结转增值税指的是年末时,把增值税下三级科目结平,小规模纳税人如无需缴纳增值税,则每个季度都是平的。一般纳税人如平时没有结转,则年末需要结转。
小规模纳税人需设置“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明细科目核算增值税的应缴数、已缴数及欠缴或者多缴数。小规模纳税人交增值税走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具体上交的会计分录如下所示: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小规模结转增值税的账务处理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借:银行存款
贷:主营业务收入
借: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知识拓展: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
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如何做账?
1、产生收入的时候,以不含税收入100元为例,则账务处理如下:
借:现金/银行存款/应收账款 103
贷:主营业务收入 100
贷: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
2、交税时: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3
贷:银行存款 3
小规模纳税人期间收到的增值税专用发票,账务处理怎么做?
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在已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的情况下,可以将其作为普通发票进行入账处理。将抵扣联和发票联一起入作为备查,注意不能进行抵扣。
来源于会计网,责编:慕溪
【第13篇】结转本月应交增值税
进项税额1万元,销项税3万,本月应交2万 必须要做的事情
月份终了,企业计算出当月应交未交的増值税,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20000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000
次月交税时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20000
贷:银行存款 20000
进项税额6万元,销项税3万,本月留抵3万 月末建议不要做分录,年末再统一结转
当月多交的增值税,(多交增值税,也就有留抵,现实工作中一般不做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多交増值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三级明细科目(即借、贷方专栏)年末的结转处理(次年1月份必做)
“应交增值税”科目,每月的明细科目借贷方余额可不结平,但在年末必须要结平各明细科目。
1、结转借方专栏科目相关余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销项税额抵减、已交税金、减免税款、出口抵减内销产品应纳税款)
2、结转贷方专栏科目相关余额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出口退税、进项税额转出、转出多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补充说明:
利润分配的结转
结转损益
借:本年利润
贷:相关的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成本等)
借:相关的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
贷:本年利润
结转本年利润
借/贷:本年利润
借/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应付股利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东股利
贷:应付股利
提取盈余公积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应付股东股利
贷: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第14篇】增值税已交税金结转
【导读】:增值税是我国主要的流转税,针对产品的增值额征收税费,且税负具有转嫁性,行业税负相同。增值税按照纳税人不同,计税方法也不一样。企业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需要结转吗?年末已交税金怎么结转?
年末已交税金怎么结转
应交税费在月底需要结转应交税费科目用来归集核算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应交纳的各种税费,包括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使用税、车船使用税、教育费附加、矿产资源补偿费等。
除增值税外,其他用此科目核算的税种,都需要在月末做计提业务(结转),借记相关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科目;缴纳时借记应交税费,贷记银行存款科目增值税是价外税,平时根据业务情况分别借记或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月末,计算当月应交增值税额,办理结转,借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税额(或转出多交税额),贷记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实际缴纳时,借记就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贷记银行存款。
结转未交增值税会计分录
一、本年度正常的补缴增值税,会计分录:
借: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等
二、以前年度查账补交,查补增值税会计分录:
1、计提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贷: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2、查补转出
借:应交税费--增值税检查调整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未交增值税会计分录具体做法?
3、补交增值税
借: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贷:银行存款
4、结转损益调整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月份终了,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
所以应缴税费-应交增值税-转出未交增值税是有借方余额的.
借方余额反应本年度已经交的增值税.该如何进行当月月末的计提分录的编制
年末已交税金怎么结转?年度终了,已交税金不需要结转。企业应将当月发生的应交未交增值税额自'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科目转入'未交增值税'明细科目,结转后,应交增值税科目无余额,未交增值税科目成为贷方余额.于次月1到15日征期内申报缴纳增值税款。
【第15篇】结转增值税分录
导读:月底的时候计算出本月还有留抵没有扣完改怎么结转呢?下面会计学堂小编为大家介绍月底增值税有留抵的结转分录怎么做?首先要看结果是正数还是负数,负数就不需要管,正数就需要再做结转分录,具体的请看下文!
月底增值税有留抵的结转分录怎么做?
上期留底不影响会计分录,只是月末结转应交税费时会有两种结果.
首先要计算是否需要交税,先要查看明细账上的销项税、进项税和留底数.用本月销项税-本月进项税-上期留底进项税=本期应交增值税.计算结果会有两种情况:
第一,如果得数为负数时就不用交税,继续做为下一个月的留底税额.
第二,如果得数为正数时,就要交税,月末需做转出应交增值税分录:
即,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贷:应交税费--未交增值税到下个月做交税分录即可.
【第16篇】年末增值税结转
由于会计核算要分期,所以到了年终,就需要对全年的经营成果进行决算,会计核算也要对收入、成本、费用等以及利润进行结转。
声明:本文中无特别声明的,会计核算适用的是《企业会计准则》,而不是《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
年终利润结转的正确流程
(含流程图及会计分录)
1首先是损益类科目结转入“本年利润”
这个就不多说了,都是学会计的,什么是损益类科目不用我解释和多说。反正,到了年终,所有的损益类科目必须结转平。
1.收入、收益类科目结转:
借:收入类科目
贷:本年利润
2.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成本、费用、损失类科目
2进行纳税调整清理,并确认“所得税费用”
有人会觉得奇怪,还没有到企业所得税汇算的时候,为什么要做纳税调整清理呢?
因为会计核算和税法规定存在着很多差异,会形成永久性差异和暂时性差异,对我们确认“所得税费用”会产生影响。
为了尽可能保证财报的准确性,我们不能直接根据“本年利润”计提或确认“所得税费用”、“应交所得税”,必须要考虑“所得税递延资产”与“所得税递延负债”的影响,包括当年和以前年度的影响。
借:所得税费用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负债
以上分录是合并在一起的,实务中可能是需要分成多个分录的。关于所得税费用以及递延所得税资产/负债的问题,比较复杂,以后专文分享。
确认所得税费用后,就可以结转:
借:本年利润
贷:所得税费用
3将“本年利润”转入“利润分配”
“本年利润”也只是一个过渡科目,最终还需要转入“利润分配”科目。
1.亏损: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本年利润
2.盈利:
借:本年利润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4利润分配顺序及分录
按照我国公司法和《企业财务通则》的有关规定,利润分配应按下列顺序进行:
第一步,计算可供分配的利润。
将本年净利润(或亏损)与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合并,计算出可供分配的利润。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负数(即亏损),则不能进行后续分配;如果可供分配的利润为正数(即本年累计盈利),则进行后续分配。
第二步,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按抵减年初累计亏损后的本年净利润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提取盈余公积金的基数,不是可供分配的利润,也不一定是本年的税后利润。
只有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时,才能按本年税后利润计算应提取数。这种“补亏”是按账面数字进行的,与所得税法的亏损后转无关,关键在于不能用资本发放股利,也不能在没有累计盈余的情况下提取盈余公积金。
第三步,计提任意盈余公积金。
第四步,向股东(投资者)支付股利(分配利润)。
利润分配会计分录:
1.计提法定盈余公积(税后利润的10%)
借: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
说明:法定盈余公积金累计达到注册资本的50%以上,可不再提取。
2.计提任意盈余公积(根据公司规章规定的比例或董事会决议计算)
借: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贷:盈余公积-xx基金
如有优先股。应在“任意盈余公积”前分配股利。
3.分配股利(根据董事会决议):
借: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贷:应付股利
4.结转利润分配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贷:利润分配-计提法定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计提任意盈余公积
利润分配-应付股利
将前述内容总结如下图:
5以盈余公积等弥补亏损
1.以盈余公积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盈余公积
贷: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
2.以资本弥补以前年度亏损
借:实收资本/股本
贷:利润分配-资本补亏
6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制度》的
1.适用《小企业会计准则》的:
《小企业会计准则》的核算相对简单,很多时候会计核算是参照税法规定的,同时不用考虑和核算递延所得税,即便是存在税会差异的情况,也是直接在当年进入损益。
年终利润结转,流程与适用《企业会计准则》基本一致,只是会少递延所得税的环节,另外核算科目部分存在差异。
2.适用《企业会计制度》的:
基本上与《企业会计准则》差不多,只是会计科目有差异。
end
本文由中华会计网校初级会计职称独家整理发布,原文作者:彭怀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