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管理系经营范围网
当前位置:酷猫写作 > 公司知识 > 增值税

增值税公式(16篇)

发布时间:2024-11-12 查看人数:73

【导语】增值税公式怎么写好?很多注册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写才规范,实际上填写公司经营范围并不难,我们可以参考优秀的同行公司来写,再结合自己经营的产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增值税公式,有简短的也有丰富的,仅供参考。

增值税公式(16篇)

【第1篇】增值税公式

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

增值税的计税方法

一、一般计税方法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二、简易征收

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

三、扣缴义务人计税方法

应扣缴税额=接受方支付的价款÷(1+税率)×税率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进项转出)-留抵税额+简易征收税额

实纳税额=应纳税额-抵减税额

第一部分:销项税额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1.一般销售:全额

2.视同销售:同类价、组价

3.特殊销售:折扣、以旧换新等

4.营改增销售:全额、差额

5.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6.纳税义务发生时间

一、一般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1.销售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

2.销售额中不包括:

(1)受托加工消费品代收代缴的消费税;

(2)代垫运费:发票开具并转交给购货方;

(3)代收取的政府性基金或行政事业性收费;

(4)销货物同时代办保险等而向购买方收取的保险费,以及向购买方收取的代购买方缴纳的车辆购置税、车辆牌照费。

二、视同销售销售额

(也适用于价格明显偏低或偏高且不合理情形)

1.按纳税人最近时期同类货物平均售价;

2.按其他纳税人最近期同类货物平均售价;

3.按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4.已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视同销售无销售额的,以固定资产净值为销售额。

三、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

(1)折扣折让方式

(2)以旧换新销售:按新货同期售价确定销售额,不得扣减旧货收购价格(金银首饰除外)。

【提示】增值税消费税以旧换新规定一致。

(3)还本销售:销售额就是货物销售价格,不得扣减还本支出

(4)以物易物销售:必做销项,但进项是否可抵要看条件。等价交换的进项销项一致。

(5)直销

1.直销企业→直销员→消费者

(企业和直销员都计税)

2.直销企业→消费者

(企业计税)

(6)包装物押金

【提示】包装物租金收取时直接做价外费用计税

四、营改增业务销售额

(一)全额计税

1.贷款服务:利息及利息性质的收入

2.直接收费金融服务:手续费、开户费等收入

(二)差额计税:举例

金融商品转让: 销售额=(卖出价-买入价)/1.06

旅游服务6% : 可选择差额计税,扣除向购买方收取并支付给他人的住宿费、餐饮费、交通费、签证费、门票费和其他接团企业旅游费

经纪代理服务6% :扣除向委托方收取并代为支付的政府性基金或行政事业收费

五、含税销售额的换算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或征收率)

什么时候需要价税分离?

(1)小规模纳税人销售

(2)零售金额

(3)普通发票

(4)价外费用、应税包装物押金等

有财税问题就问解税宝,有财税难题就找解税宝!

【第2篇】增值税计算公式及举例

在小伙伴们的平常工作中,都会用到这些公式,赶紧收藏起来!

一、各种税的计算方式

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财务工作中,你是否遇到焦头烂额不知如何解决的问题呢?

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计算方法

1、直接计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

2、 间接计税法

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

(1)购进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

(2)实耗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 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三、消费税额

1、 从价定率的计算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

(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

(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 从量定额的计算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

四、企业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1、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 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 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

五、土地增值税额

1、 一般计算方法

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

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

2、 简便计税方法

(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

(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

(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

(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

六、城市建设维护税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

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

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七、资源税额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八、车船税

1、 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

2、 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3、 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

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

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

4、 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5、 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6、 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

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

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

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

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

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房产税额 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

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

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

九、土地使用税额

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

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

十、印花税额

1、 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

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

3、 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

4、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

5、 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

6、 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

7、 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

8、 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

9、 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

10、 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

11、 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

12、 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

(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税额=证照件数×5

十一、关税

1、 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

=国内批发价/(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

2、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出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会计帮官微、武汉国税

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学习,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编:学习

即可领取一整套【独家打包资料/思维导图/必过题库/财务模板】等资料!

还可以免费试学会计课程15天

【第3篇】增值税算法公式

增值税在营改增完成之后,就变成了我国税收体系当中的第一大税种。增值税由于存在可以抵扣的链条,在征税过程中,也是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

下面,虎虎通过图片的形式,给大家讲讲增值税的原理。

一张图看懂增值税的原理!

如图所示,对于企业来说实际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1、进项税额

这一部分增值税,就是企业购进原材料时支付给供应商的税额。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说,这部分可以抵扣。

如图中所示,这个产品的成本是1000,一般纳税人在购进时,不仅仅支付1000就行了。

实际需要支付的金额=1000+130=1130。

1000是产品的成本我们已经说了,这个130就是产品的增值税。

具体计算公式为:1000*13%=130。

其实这里供应商把企业当作最终消费者来对待。当然,这部分增值税供应商不是进入了供应商的腰包,而是需要他们交给税务机关。

当然,你的供应商如果也有进项税额可以用于抵扣,他们实际需要交给税务机关的增值税肯定要远远小于130的。这就是增值税可以层层抵扣,形成的局面!

2、商品'增值'部分的增值税

这部分税款,是企业需要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也就是说,企业只需要代消费者缴纳产品增值部分的增值税即可。

公司把原材料购进以后,通过进一步加工,使产品升值了。增值税主要的任务就是对于增值部分征税。

如图所示,产品购进时成本只是1000,而经过公司的进一步加工,使产品的价值变成了3000。

产品的“增值”=3000-1000=2000。

产品“增值”部分需要缴纳的增值税=2000*13%=260。

小结:

对于售价3390的产品来说,需要缴纳的增值税=3390/(1+13%)*13%=390。

390里面有130本来就是企业花钱买来的,如果企业是一般纳税人就可以直接抵扣。

而另外260,本来就需要企业“增值”部分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当然,这部分增值税也是企业代消费者缴纳的。增值税最终也是需要由消费者承担的。

这就是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当然,对于企业来说,必须是一般纳税人才能抵扣进项税额。当然,抵扣的前提是企业获得了增值税专用发票,并且通过了勾选认证。

其实通过增值税的基本原理,我们也能知道,一般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做生意,才能使增值税的抵扣链条延迟下去。毕竟只有这样,企业之间才能最大程度上利用增值税进行相互抵扣。

对于企业来说,增值税专用发票为什么这样重要?

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企业来说,增值税专用发票可以当作钱来花。可以说,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可以没有现金,但是不能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

企业没有现金流,还是可以通过贷款获得补充,但是没有增值税专用发票,有钱也是白搭!

当然,对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来说,获得发票的目的不仅是当作成本在税前扣除,而且还需要获得进项税额进行抵扣。如果一般纳税人获得了增值税普通发票,就不能进行抵扣了。

在不能抵扣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的成本会有巨大的影响。

我们还是有上面图中的数据,进行简单计算一下。

在可以抵扣时,购进原材料的成本是1000。而不能抵扣时,购进原材料的成本就会变成1130。

对于企业而言,产品的成本直接提供了13个百分点!对于一些微利企业而言,13个百分点,要比他们的利润率都要高。这样的情况下,对于企业的影响不言而喻了!

【第4篇】增值税抵扣计算公式

在实际工作中其实经常会遇到可以抵扣的增值税应该怎么计算的一些知识点,那么你对这部分内容了解吗?如果不了解,那就和会计网一起看看吧。

我们首先要了解,增值税发票,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增值税专用发票,另一种是增值税普通发票,增值税普票,是不能抵扣的,而增值税专用发票是可以抵扣的,并且是认证过的才可以

哪些进项税额准许从销项税额中抵扣?

1、从销售方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2、从海关取得的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上注明的增值税额

3、购进农产品,除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或者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外,按照农产品收购发票或者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4、购进或者销售货物以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支付运输费用的,按照运输费用结算单据上注明的运输费用金额和7%的扣除率计算的进项税额

可抵扣增值税怎么计算

1、进项税额计算公式:进项税额=买价×扣除率

2、进项税额=运输费用金额×扣除率

进项税额转出的相关会计分录

1、用于非应税项目等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转出:

借:在建工程(购入原材料用于建设不动产时)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2、用于免税项目的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的进项税额转出:

借:基本生产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3、用于集体福利和个人消费的进项税额转出:

借:应付职工薪酬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4、购进货物或应税劳务非正常损失的进项税额转出。:

借:待处理财产损溢-待处理流动资产损溢

贷: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转出)

以上就是有关可抵扣增值税的计算方法以及知识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想了解更多的会计知识,请多多关注会计网!

来源于会计网,责编:哪吒

【第5篇】增值税的公式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1.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

3.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4.销售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

5.当期销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6.当期销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1)非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7.进项税额=买价(金额)×相关税率

8.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额的确定:

9.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0%

10.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

11.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劳务和发生跨境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1.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2.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3.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不动产除外)和销售旧货:应缴纳的增值税=含税销售额÷(1+3%)×2%

4.销售除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及旧货以外的其他物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含税销售额÷(1+3%)×3%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计算

1.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2.组成计税价格

1)一般货物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2)从价计征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关税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消费税

=关税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今天的干货就到这里啦,本篇干货都理解到吗?

【第6篇】企业增值税计算公式

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的文章是关于税法中各税种的计算公式汇总。正在从事会计工作的小伙伴们我们来一起看一看吧!

框架

一、各种税的计算方式

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计算方法

1、直接计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

2、 间接计税法

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

(1)购进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

(2)实耗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 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三、消费税额

1、 从价定率的计算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

(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

(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 从量定额的计算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

四、企业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1、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 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 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

五、土地增值税额

1、 一般计算方法

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

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

2、 简便计税方法

(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

(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

(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

(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

六、城市建设维护税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

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

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七、资源税额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八、车船税

1、 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

2、 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3、 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

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

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

4、 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5、 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6、 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

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

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

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

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

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房产税额 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

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

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

九、土地使用税额

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

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

十、印花税额

1、 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

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

3、 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

4、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

5、 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

6、 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

7、 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

8、 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

9、 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

10、 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

11、 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

12、 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

(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税额=证照件数×5

十一、关税

1、 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

=国内批发价/(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

2、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出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学习,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编:学习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会计课程15天!因领取人数太多,不能及时回复,请大家耐心等待。。。。

【第7篇】11税率增值税公式

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1.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2.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税率

3.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

4.销售额=全部价款+价外费用

5.当期销项税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征收率

6.当期销项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1)非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消费税=(成本+利润)/(1-消费税税率)=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7.进项税额=买价(金额)×相关税率

8.购进国内旅客运输服务进项税额的确定:

9.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10%

10.当期可抵减加计抵减额=上期末加计抵减额余额+当期计提加计抵减额-当期调减加计抵减额

11.不得计提加计抵减额的进项税额=当期无法划分的全部进项税额×当期出口货物劳务和发生跨境应税行为的销售额÷当期全部销售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计算

1.应纳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2.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3.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不动产除外)和销售旧货:应缴纳的增值税=含税销售额÷(1+3%)×2%

4.销售除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及旧货以外的其他物品:应缴纳的增值税=含税销售额÷(1+3%)×3%

进口货物应纳税额计算

1.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增值税税率

2.组成计税价格

1)一般货物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

2)从价计征应税消费品组成计税价格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关税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消费税

=关税完税价格×(1+关税税率)/(1-消费税税率)

今天的干货就到这里啦,本篇干货都理解到吗?

【第8篇】未交增值税计算公式

我们日常当中缴纳的税种有增值税,附加税,印花税,水利基金,车船税,车辆购置税,所得税,环境资源税等,那我们今天主要讲一下常用的税种。

1.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如何计算?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征收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小规模纳税人从4月份到12月份,增值税普通发票不用缴纳增值税(适用5%征收率的除外),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以上计算公式缴纳增值税。

2.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如何计算?

增值税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留抵税额

一般纳税人涉及到进项抵扣以及留抵税额。进项税额是将供应商开给我们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发票认证平台勾选认证后的税额。留抵税额是指进项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销项税额的差额,留抵税额可以用于下月抵扣。

3.附加税包含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税,地方教育费附加税。附加税是根据增值税来缴纳的,有增值税就有附加税,没有增值税就没有附加税。

城市维护建设税=增值税✘7%(有些是5%,也有减半征收的)

教育费附加税=增值税✘3%

地方教育费附加税=增值税✘2%

4.印花税=不含税销售额✘核定比例✘征收率(货物运输合同按照含税销售额✘核定比例✘征收率),印花税的征收率根据不同的税目不同,常见的有0.1%,0.03%,0.05%

5.水利基金=不含税销售额✘0.06%(月销售额不超过10万,不用缴纳)

6.企业所得税=利润总额✘征收率(小型微利企业利润总额100万以下的征收率5%,减半征收,100万-300万之间为10%,300万以上为25%)

常用的税种是以上这些,其他税种可以私聊咨询我。

我是奴力的梦梦,一名平凡的会计。

【第9篇】增值税怎么计算公式

如果网签价高于指导价,则税基以网签价为准,如果网签价低于指导价,则税基以指导价为准。

增值税

增值税的计算公式:(网签价或指导价-上次价格)÷(1+5%)×5.6%

注:网签价和指导价取二者之间的高者

契税

如果网签价高于指导价:契税=(网签价-增值税)×3%

如果网签价低于指导价:契税=[指导价÷(1+5%)]×3%

印花税

如果网签价高于指导价:印花税=(网签价-增值税)×0.05%(双向征收)

如果网签价低于指导价:印花税=[指导价÷(1+5%)]×0.05%(双向征收)

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税=增值额×税率

增值额=网签价或指导价-扣除额(网签价和指导价取两者之间的高值)

商住房和普通住宅的几点不同 谁更有优势?

1、贷款问题上

这应该是商住房和普通住宅明显区别之一,商住房以目前的政策规定,首付必须达到五成,贷款期限长只有10年,而且贷款利率还是基准率的1.1倍。相反普通住宅首付低只要2成,长可以贷30年,利率在不同银行之间都有优惠。

2、税费上

首先商住房是不能享受目前的税费优惠政策的,其次在二手房的交易时,商住房的税费问题比普通住宅要复杂的多。具体有,差额增值税及附加税、差额个税、契税、印花税以及土地增值税等等。

3、户型的差异

普通住宅的户型多是刚需,80-100平米左右的两室或者三室是主流的户型;商住房则多是小户型或者loft户型,更具个性,适用特定的人群,而且相较普通住宅而言,公摊较大。

4、建筑形式

普通住宅常见的建筑形式是板楼,公摊小、人口密度低、私密性好,通透性能优良;而商住楼多以塔楼为主,空间结构灵活、观景性佳、更具个性。

5、产权年限上

普通住宅的产权年限只可能是70年,而商住房都是建在商业用地或者工业用地上,产权年限上多为50年或者40年。

6、生活成本上

这一点可以说是商住房的一大劣势,因为是商业性用地,首先在水电收费上肯定是按照商业的物业类别来收取,相较于生活用电用水要高上不少,还有就是商住房是不通燃气的,这一点也会造成不便。

就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商住房更多的还是适合投资人群,就居住的舒适度等方面来看,商住房还是不太适合大部分的刚需人群,是否应该购买,还应该结合实际情况。

商住房增值税计算公式是怎样的?上文小编为大家介绍了商住房的增值税计算方式是:(网签价或指导价-上次价格)÷(1+5%)×5.6%,大家把数字对应进去就可以得出结果,更多相关会计资讯,敬请关注会计学堂的更新!

【第10篇】应缴纳增值税计算公式

一、各种税的计算方式

1、增值税

(1)一般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

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此处税率为17%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2)进口货物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小规模纳税人

应纳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2、消费税

(1)一般情况:

应纳税额=销售额×税率

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单位税额

3、关税

(1)从价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适用税率

(2)从量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

(3)复合计征

应纳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关税单位税额+应税进口货物数量×单位完税价格×适用税率

4、企业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月预缴额=月应纳税所得额×25%

月应纳税所得额=上年应纳税所得额×1/12

5、其他税收

(1)城镇土地使用税

年应纳税额=计税土地面积(平方米)×使用税率

(2)房地产税

年应纳税额=应税房产原值×(1—扣除比例)×1.2%

或年应纳税额=租金收入×12%

(3)资源税

年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4)土地增值税

增值税=转让房地产取得的收入—扣除项目

应纳税额=∑(每级距的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5)契税

应纳税额计税依据×税率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1、增值税计算方法

(2)直接计税法

应纳增值税额:=增值额×增值税税率

增值额=工资+利息+租金+利润+其他增值项目-货物销售额的全值-法定扣除项目购入货物金额

(3) 间接计税法

扣除税额=扣除项目的扣除金额×扣除税率

购进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购入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缴的税额

实耗扣税法

扣除税额=本期实际耗用扣除项目金额×扣除税率+已由受托方代收代交的税额

2、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

(1)销项税额=销售额×税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1+成本利润率)

(2) 进项税额

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当月全部进项税额×当月免税项目销售额、非应税项目营业额合计/当月全部销售额、营业额合计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额=销售额×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销售额/(1+征收率)

销售额=含税收入(1+增值税征收率)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

进口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组成计税价格×税率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免税价格+关税+消费税

3、消费税额

(1) 从价定率的计算

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额×税率

1)、应税消费品的销售额=含增值税的销售额/(1+增值税税率或征收率)

2)、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消费税率)

3)、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率)

4)、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应纳消费税税额

5)、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2) 从量定额的计算

实行从量定额办法计算的应纳消费税额=销售数量×单位数额

4、企业所得税额

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税率

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准予扣除项目金额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收入总额-成本、费用、损失

(1)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工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产品销售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产品销售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销售税金及附加

本期完工产品成本=期初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期末在产品自制半成品成本余额

本期产品成本会计=材料+工资+制造费用

(2) 商品流通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汇兑损失

主营业务利润=商品销售利润+代购代销收入

商品销售利润=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成本-经营费用-商品销售税金及附加

商品销售净额=商品销售收入-销售折扣与折让

(3) 饮服企业应纳税所得额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利润总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营业利润=经营利润+附营业务收入-附营业务成本

经营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费用-营业税金及附加

营业成本=期初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本期购进材料、商品金额金额-期末库存材料、半成品、产成(商)品盘存余额

5、土地增值税额

(1) 一般计算方法

应纳税总额=∑各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某级距土地增值额×适用税率

土地增值率=土地增值额×100%/扣除项目金额

土地增值额=转让房地产收入-扣除项目金额

(2) 简便计税方法

1)、土地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金额5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30%

2)、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40%-扣除项目金额×0.05

3)、土地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50%-扣除项目金额×0.15

4)、土地增值额超过项目金额200%

应纳税额=土地增值额×60%-扣除项目金额×0.35

6、城市建设维护税

应纳城市维护建设税额=(产品销售收入额+营业收入额+其他经营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

应补交税额=实际营业收入额×地区适用税率-已纳税额

应退税额=已交税额-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7、资源税额

应纳税额=课税数量×单位税额

8、车船税

(1) 乘人车、二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畜力车、人力车、自行车等车辆的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车辆拥有量×适用的年税额

(2)载货车年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货汽车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3) 客货两用的车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为:

年应纳税额=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

载人部分年应纳税额=载人车适用年税额×50%

载货部分年应纳税额=载货部分的净吨位数×适用的年税额

(4) 机动船应纳税额的计算公式:

机动船年应纳税额=机动船的净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5) 非机动船应纳税额=非机动船的载重吨位×适用的年税额

(6) 新购买的车辆按购期年内的余月数比例征收车船税,其计算公式为:

新购买车船应纳车船税额=各种车船的吨位(或辆数)×购进起始月至征期终了的余月数/征期月数

补交本期漏报漏缴税额=漏报漏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

补交本期少交的税款=[应缴车船税的数量(或净吨位、载重吨位)×适用税额/按规定缴库的次数]-已缴税款

退还误交的税款=已缴的误交税款

退还应计算错误而多交的税款=已入库的税款-重新核实后的应纳税额

房产税额年应纳房产税税额=房产评估值×税率

月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12

季应纳房产税税额=年应纳房产税额/4

9、土地使用税额

年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使用土地的平方米总数×每平方米土地年税额

月或季应纳土地使用税税额=年应纳土地使用税额/12(或)4

10、印花税额

(1)购销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购销金额×3/10000

(2) 建设工程勘察设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收取的费用×5/10000

(3) 加工承揽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加工及承揽收入×5/10000

(4) 建筑安装工程承包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承包金额×3/10000

(5) 财产租赁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租赁金额×1/1000

(6) 仓储保管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仓储保管费用×1/1000

(7) 借款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借款金额×0.5/10000

(8) 财产保险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保险费收入×1/1000

(9) 产权转移书据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书据所载金额×5/10000

(10) 技术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合同所载金额×3/10000

(11) 货物运输合同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应纳税额=运输费用×5/10000

(12) 营业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

1)记载资金账簿应纳印花税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固定资产原值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固定资产原值)+(自有流动资金年初数-上年已计算缴纳印花税自有流动资金总额)]×5/10000

2)其他账簿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税额=证照件数×5

11、关税

(1) 进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应纳关税税额=完税价格×进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运输费、保险费等

=国内批发价/(1+进口税率+费用和利润率(20%))

(2)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的计算。其公式为:

出口关税应纳税额=完税价格×出口税率

完税价格=离岸价格/(1+出口税率)

本文来源:中国税务杂志社、会计帮官微、武汉国税。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

下方评论区留言:想要学习,并收藏本文;私信小编:学习

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会计课程15天!

因领取人数太多,不能及时回复,请大家耐心等待。。。

【第11篇】建筑业增值税计算公式

在分享知识点前,先把公式汇总一遍,便于后续使用,包括:各费用构成要素计算方法、建筑安装工程计价公式、建筑业增值税计算办法、材料消耗定额的编制方法、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编制方法、施工机械台班使用定额的形式、工程量清单计价的方法、价格指数调整法、措施项目费的调整、赢得值法的三个基本参数、赢得值法的四个评价指标、预测项目完工时的费用偏差、资金成本分析、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单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因为好多公式在文章里面不能显示,所以采用图片的形式进行分享,大家可以打印,也可以直接问我要,我是有要必给的。话不多说,直接上图了。

还是那句话,希望能对大家有用,一起分享,一起学习,要原版请私信我。

【第12篇】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一、关税计算公式:

进出口货物的关税,征收方式为从价计征、从量计征或者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海关征收关税、滞纳金等,按人民币计征。

从价计征的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完税价格×关税税率

从量计征的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货物数量×单位关税税额

复合计征的计算公式为:关税税额=货物数量×从量关税税率+关税完税价格×从价关税税率

【关税价格计算方法案例】

对配额外进口的一定数量棉花,适用滑准税形式暂定关税,具体方式为:

1.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高于或等于11.397元/公斤时,按0.570元/公斤计征从量税;

2.当进口棉花完税价格低于11.397元/公斤时,暂定关税税率按下式计算;

ri=8.686/pi+2.526%×pi-1

对上式计算结果四舍五入保留3位小数。其中:ri为暂定关税税率,当按上式计算值高于40%时,ri取值40%;pi为关税完税价格,单位为元/公斤。

二、增值税计算公式:

进口环节增值税的征收管理,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

计算公式:增值税税额=(完税价格+实征关税税额+实征消费税税额)×增值税税率

三、消费税计算公式:

进口环节消费税的征收管理,适用关税征收管理的规定。

1.从价征收的消费税公式:

消费税税额=(完税价格+实征关税税额)÷(1-消费税税率)×消费税税率

2.从量征收的消费税公式:

消费税税额=货物数量×单位消费税税额

3.同时实行从价、从量征收的消费税公式:

消费税税额=商品进口数量×从量消费税率+(进口关税完税价格+进口关税税额)÷(1-消费税税率)×从价消费税率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私信【学习】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课程15天!

【第13篇】关税增值税消费税公式

说到消费税,相信很多人都不清楚,到底哪些产品是需要交纳的?消费税是怎么收税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消费税是怎么计算的。

消费税(consumptiontax/exciseduty)(特种货物及劳务税)是以消费品的流转额作为征税对象的各种税收的统称。是政府向消费品征收的税项,可从批发商或零售商征收。消费税是典型的间接税。消费税是1994年税制改革在流转税中新设置的一个税种。消费税实行价内税,只在应税消费品的生产、委托加工和进口环节缴纳,在以后的批发、零售等环节,因为价款中已包含消费税,因此不用再缴纳消费税,税款最终由消费者承担。消费税的纳税人是我国境内生产、委托加工、零售和进口《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的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

消费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一)销售额的确定

1.从价计征销售额的确定。

2.从量计征销售数量的确定。

3.复合计征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

4.特殊情形下销售额和销售数量的确定。

(二)应纳税额的计算

1.生产销售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

(2)实行从量定额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应纳税额=销售数量×定额税率

(3)实行从价定率和从量定额复合方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额=销售额×比例税率+销售数量×定额税率现行消费税的征税范围中,只有卷烟、白酒采用复合计算方法。

(4)应纳税额计算举例。

2.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1一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成本+利润+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1一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自产自用数量×定额税率

(3)应纳税额计算举例。

3.委托加工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实行从价定率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1一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

(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组成计税价格=(材料成本+加工费+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1一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比例税率+委托加工数量×定额税率

(3)应纳税额计算举例。

4.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1)从价定率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1一消费税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比例税率公式中所称“关税完税价格”,是指海关核定的关税计税价格。

(2)实行复合计税办法计征消费税的,其计算公式为:

组成计税价格=(关税完税价格+关税+进口数量×定额税率)÷(1一消费税比例税率)

应纳税额=组成计税价格×消费税比例税率+进口数量×定额税率

(3)应纳税额计算举例。

(三)已纳消费税的扣除

1.外购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1)外购已税烟丝生产的卷烟;

(2)外购已税化妆品原料生产的化妆品;

(3)外购已税珠宝、玉石原料生产的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4)外购已税鞭炮、焰火原料生产的鞭炮、焰火;

(5)外购已税汽车轮胎(内胎和外胎)原料生产的汽车轮胎;

(6)外购已税摩托车零件生产的摩托车(如用外购两轮摩托车改装三轮摩托车);

(7)外购已税杆头、杆身和握把为原料生产的高尔夫球杆;

(8)外购已税木制一次性筷子原料生产的木制一次性筷子;

(9)外购已税实木地板原料生产的实木地板;

(10)外购已税石脑油为原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11)外购已税润滑油原料生产的润滑油。

2.委托加工收回的应税消费品已纳税款的扣除。

(1)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烟丝为原料生产的卷烟;

(2)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化妆品原料生产的化妆品;

(3)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珠宝、玉石原料生产的贵重首饰及珠宝、玉石;

(4)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鞭炮、焰火原料生产的鞭炮、焰火;

(5)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汽车轮胎原料生产的汽车轮胎;

(6)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摩托车零件生产的摩托车;

(7)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杆头、杆身和握把为原料生产的高尔夫球杆;

(8)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木制一次性筷子原料生产的木制一次性筷子;

(9)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实木地板原料生产的实木地板;

(10)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石脑油为原料生产的应税消费品;

(11)以委托加工收回的已税润滑油原料生产的润滑油

在这里相信有许多想要学习会计的同学,大家可以关注小编,私信【学习】即可领取一整套系统的会计学习资料!还可以免费试学课程15天!

【第14篇】增值税还原税负公式

在中国2000多年的皇权帝制社会里,历代皇室和历代朝廷均遵循:

(1)“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的治国安民原理

(2)“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民权保障机制

(3)“藏富于民,还富于民”的以民为主的民主原则

因此,中国2000年的皇权史是一个“官少,兵少,税轻”的轻税史。任何皇室和历代朝廷不敢对国民横征暴敛,大家也很难找到证据能够确凿证明皇室朝廷对国民有过横征暴敛!

秦(三分之二约66%)

《汉书·食货志上》:“收泰半之赋。”颜师古注:“泰半,三分取其二。”

秦朝的暴政在中国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税收额度高达三分之二!正是因为沉重的苛捐杂税,迫使百姓全部起来反抗,秦朝短短二世而亡。

两汉(不超过8%)

汉初统治者吸取秦亡教训,轻徭薄赋,但是汉朝田租轻而人头税重。汉高祖实行十五税一,文景之治时实行三十税一,东汉光武帝把田租恢复到三十税一。

唐、宋(不足7%)

到了唐朝,赋税制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开始实行租庸调制。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的推行为前提的,均田制规定每个成丁的农民都受田一百亩,因此国家征收租庸调时只问丁身,不问财产。 宋仍沿袭唐两税法,王安石实行方田均税清丈土地,符合公平税负原则。两税税率以每亩1斗为基准,约为十五税一。

元(不足7%)

元朝统治时期,在中国北方与南方实行不同的赋税制度,北方仿行唐租庸调法,江南仿唐两税法。

明(不足4%)

明代的税赋是历史上最低的,大约四十税一,三十税一。 明代中期张居正主张推行”一条鞭法”的赋役改革,这是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但没能彻底实行。(实物地租为主逐渐趋向于以货币地租为主)

清(不足7%)

清初则继承明制,继续实行一条鞭法,但丁银和田赋仍是两个税目。雍正年间,实行“摊丁入亩”。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税总额,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第二步实行地丁合一,将丁银摊入田亩,征收统一的地丁银。“摊丁入亩”的实行完成了赋役合并,取消了征税的双重标准。人头税基本废除。

在周志纯著《晚清财政经济研究》第264页,有一组有关晚清人均产值及税负比重的数据。

当朝(51.6% ?)

当朝的税赋是多少,我们用郎咸平的一段话来说明:

'各位企业家,你知道你去年交了多少税吗?我们拿到的实际数据显示,去年,你们交的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占到了中国企业税前利润的70%,你们各人交多少税,直接税加上间接税,包括增值税、消费税全部加在一起。我们政府去年向个人抽的税高达平均所得的51.6%这两个数字都是政府发布出去的。这两个数字,是全世界自从有人类以来的最高。没有一个国家敢收这么高的税,中华五千年历史也没有一个朝代敢收这么高的税,结果我们这个朝代有。'

【第15篇】增值税税负计算公式

第951问

增值税税负率怎么算的?

答:这是我们企业老板经常都会碰到和面对的一个问题,但具体怎样计算可能不是很清楚,也不会管得那么细。增值税税负通常用于衡量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值税但实际税收负担大小。怎样的税负率既能符合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健康发展又不被管理部门列入重点关注之列,是我们所有企业都关心的问题。目前,增值税纳税人的身份有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其增值税税负率计算是不一样的:

小规模纳税人税负率=征收率(目前的征收率为3%,即税负率为:3%)

一般纳税人税负率=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应税销售收入

当期应纳增值税=当期销项税额-实际抵扣进项税额

实际抵扣进项税额=期初留抵进项税额+ 本期进项税额-进项转出-出口退税-期末留抵进项税额

一般来讲,各个行业的毛利率是趋于同化,保持在一个波动区间之内的,这也就形成了增值税有一个行业的平均税负率,税务部门习惯把各个行业的税负率做为考核企业经营是否有异常的一个指标。在税率和税收政策一定情况下,实际税负过高或过低,都有可能引起税务监管部门的注意,进一步对企业异常情况进行检查核实;但如果实际税负较高,企业也应该查明原因,加强纳税核算管理,避免不必要的纳税损失。

【第16篇】增值税计算公式

关于增值税,大家一定是很了解的,外账会计每个月要缴纳税款,其中最多的就是增值税,会计做账,不仅要记得增值税的税率是多少,也要知道计算公式是什么。今天会计网就来给大家介绍有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增值税税率

就是增值税税额占货物或应税劳务销售额的比率,是计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增值税税额的尺度。我国现行增值税属于比例税率,根据应税行为一共分为13%,9%,6%三档税率及5%,3%两档征收率。

增值税一般计税依据

销售额为纳税人发生应税销售行为收取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但是不包括收取的销项税额。(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2017修订版)》(国务院令691号)第六条)

有关增值税的计算公式

1、销售额=含税销售收入/(1+17%)

2、含税销售收入=销售额*(1+17%)

=销售额+销售额*17%

=销售额+销项税(或进项税)

3、销项税额(或进项税额)=含税销售收入/(1+17%)*17%=销售额*17%

征收范围和纳税人

(1)征收范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的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以及进口的货物。

(2)纳税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销售货物或者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和应税服务以及进口货物的单位和个人。

增值税的税率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货物,除有特殊规定外,税率为17%。

纳税人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以下称应税劳务),税率为17%。

纳税人销售或者进口下列货物,税率为13%:

①粮食、食用植物油;

②自来水、暖气、冷气、热水、煤气、石油液化气、天然气、沼气、居民用煤炭制品;③图书、报纸、杂志;

④饲料、化肥、农药、农机、农膜;

⑤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货物。

来源于会计网,责编:hzcqr

增值税公式(16篇)

增值税应纳税额计算增值税的计税方法一、一般计税方法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项税额-当期进项税额二、简易征收当期应纳增值税税额=当期销售额×征收率三、扣缴义务人计税方…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友情提示:

1、开公式公司不知怎么填写经营范围,我们可以参考上面同行公司的范本填写,填写近期要经营的和后期可能会经营的!
2、填写多个行业的业务时,经营范围中的第一项经营项目为企业所属行业,税局稽查时选案指标经常参考行业水平,排错顺序,会有损失。
3、准备申请核定征收的新设企业,应避免经营范围中出现不允许核定征收的经营范围。

同行公司经营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