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个人所得税扣怎么写好?很多注册公司的朋友不知怎么写才规范,实际上填写公司经营范围并不难,我们可以参考优秀的同行公司来写,再结合自己经营的产品做一下修改即可!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个人所得税扣,有简短的也有丰富的,仅供参考。
【第1篇】个人所得税扣
一、工资扣税的标准是什么
个人所得税税率标准:
(一)工资范围在1-5000元之间的,包括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0%;
(二)工资范围在5000-8000元之间的,包括8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
(三)工资范围在8000-17000元之间的,包括17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10%;
(四)工资范围在17000-30000元之间的,包括3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0%;
(五)工资范围在30000-40000元之间的,包括4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25%;
(六)工资范围在40000-60000元之间的,包括60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0%;
(七)工资范围在60000-85000元之间的,包括85000元,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35%;
(八)工资范围在85000元以上的,适用个人所得税税率为45%。
二、个税漏交能补吗
个人所得税是能补交的。支付工资的单位是工资薪金个人所得税的法定代扣代缴义务人,单位应当履行代扣代缴职责,如果不履行,税收有专门规定进行处罚的。年收入在12万元以上的人员,自行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所以如果不超过该标准,是不需要自行进行申报的,由法定代扣代缴义务人代扣代缴。
三、个税补缴有时间规定吗
有时间限制,《征管法》第三十百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税务机关除责令限期缴纳外,从滞纳税款之日起,按日加收滞纳税款万分之五的滞纳金。
《征管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未按照版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一权万元以下的罚款。
参考
^个人所得税缴纳标准 https://www.91kaiye.cn/article-10047-1.html
^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 https://www.91kaiye.cn/article-14755-1.html
【第2篇】个人所得税扣税
个人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的确定
(一)不同类所得的个人所得税的计算:
a.按月:工资薪金所得,按月缴纳个人所得税。
b.按年:个体工商户,对企事业单位承租经营、承包经营所得,按年征收个人所得税。
c.按次:其他8类所得,按次征收个人所得税。
如何确认“次数”??
1、劳务报酬所得的次的规定:
(1)只有一次性收入的,以取得该项收入为一次,按次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2)属于同一事项连续性收入的,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据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
(3)统一规定以县(含县级市、区)为一地,其管辖内的一个月内同一项目的劳务服务为一次;当月跨县地域的,则应分别计算。(分项、分次、分地)
【解释】劳务报酬次数总结:
喜洋洋四分法:先分人,再分项目、再分次、最后要分地域。
2、稿酬所得的“次”的规定(重要)
(1)同一作品再版取得的所得,应视为另一次稿酬所得计征个人所得税;
(2)同一作品先在报刊上连载,然后再出版,或者先出版,再在报刊上连载的,应视为两次稿酬所得征税,即连载作为一次,出版作为另一次;
(3)同一作品在报刊上连载取得收入的,以连载完成后取得的所有收入合并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4)同一作品在出版和发表时,以预付稿酬或分次支付稿酬等形式取得的收入,应合并计算为一次;
(5)同一作品出版、发表后,因添加印数而追加稿酬的,应与以前出版、发表时取得的稿酬合并计算为一次,计征个人所得税。
3、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某项使用权的一次转让所取得的收入为一次。如果该次转让取得的收入是分笔支付的,则将各笔收入相加为一次收入,计征个人所得税。
4、财产租赁所得,以一个月内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5、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以支付利息、股息、红利时取得的收入为一次。
6、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
7、其他所得,以每次收入为一次。
有财税问题就问解税宝,有财税难题就找解税宝!
【第3篇】抓紧!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需确认
上报个人符合规定的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可以相应缴纳个人所得税。眼下,税务部门就提醒广大纳税人,在对明年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确认时,别忘了今年新增的一项抵扣信息。
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发布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2〕7号)规定,“纳税人次年需要由扣缴义务人继续办理专项附加扣除的,应当于每年12月份对次年享受专项附加扣除的内容进行确认,并报送至扣缴义务人。纳税人未及时确认的,扣缴义务人于次年1月起暂停扣除,待纳税人确认后再行办理专项附加扣除。”即:2023年12月1日至12月31日,纳税人可以通过个人所得税app确认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市税务局方面提醒广大纳税人,国家为了减轻纳税人负担,从2023年1月起新增一项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就是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也能抵扣个人所得税。
市税务局所得税科余美娟介绍,纳税人照护三岁以下的婴幼儿,都可以按照每一个婴幼儿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父母可以选择由其中的一方按照标准的100%扣除,也可以由父母双方各自按照50%进行扣除。
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纳税人,一定要慎重选择扣除方式,因为一旦确定扣除方式以后,在一个纳税年度内就不能变更。
余美娟表示,也可以在每个月发工资的时候就申报扣除,不想每个月发工资扣除时,可以等到第二年3至6月份进行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的时候再扣除。
据介绍,目前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已经增加到7项,分别是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信息、住房租金、赡养老人和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税务部门提醒广大纳税人在确认2023年度专项附加扣除时,如果扣除内容与上一年度没有变化,可选择“一键带入”功能快速办理,如果扣除内容发生变化,则需要重新填报。
余美娟表示,每年12月份的时候都建议大家登录自己的个人所得税app,对你所填的各项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核实确认,有变化的及时修改,没有变化的信息直接点“一键带入”,就可以把信息全部带到下一年,如果今年没有确认的话,明年就要重新填报。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首席记者:唐兰刚 | 通讯员:郭良东
编辑:易安然 | 校对:刘媛
责编:郑海 | 审核:周嘉宾
【第4篇】个人所得税专项扣除申报
【第一步】需更新或下载最新版本个人所得税app
更新:一般打开现有的app会自动更新
下载:应用商城搜索 个人所得税
情形一:2023年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无变动,只需在2023年基础上确认即可。
(1)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首页,选择“了解一下”或“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 “一键带入”,再选择“扣除年度”;如下图1、图2:
(2)依据提示“将带入2023年度信息,请确认是否继续?”或者“您在2023年度已存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继续确认,将覆盖已存在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后点击“确定”;如下图3、图4:
(3)打开“待确认”状态的专项附加扣除,核对信息;如有修改,可以点击“修改”,信息确认后点击“一键确认”。如下图5、图6:
注意:如有“已失效”状态的信息,则需先删除之后才能点击“一键确认”。
(4)点击“一键确认”后,信息提交成功。不需要重复确认,否则之前确认的信息会显示已作废,系统会以最新确认的信息为准。如下图7、图8:
用户可以在确认之后在app中点击首页-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查询-选择扣除年度“2021”-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变动可以选择作废或修改。
情形二:2023年需对已填写的信息进行修改。
如:需要修改申报方式、扣除比例、相关信息等,则需点击“待确认”之后进入相关修改页面进行修改。注:此方式只能修改部分信息。
如:需要修改基本信息,先进入2023年的信息页面,修改后再重新确认。在app中点击“首页”,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年份2023年,修改之后再确认2023年的信息。
举例:修改赡养老人的分摊比例。
点击“待确认”状态的赡养老人信息,点击“修改”-“修改分摊方式”,修改成功后返回“待确认”界面,再点击“一键确认”。
情形三:2023年需要作废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比如2023年不再申请赡养老人专项附加扣除。点击“待确认”状态的赡养老人信息,点击“删除”,再点击“一键确认”。如下图9、图10:
情形四:2023年需要新增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比如2023年新增子女教育扣除,需要申报填写。先按情形一步骤确认之前申报的其他不需修改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点击app首页-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如下图11、图12:
情形五:2023年首次填写专项附加扣除
直接选择首页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如上图11、图12。
【第5篇】10000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去年的时候,扎比曾经分享过个人所得税的退税教程。而今年的退税申报又要来啦!年度汇算时间是2023年3月1日 - 2023年6月30日。
如果你之前有进行预约,那么就可以在3月1日 - 3月15日期间进行办理年度汇算。如果还没有预约的小伙伴,现在就可以进行预约哦。
如何退税
要查询是否可以退税也不难,首先要在 app store 中下载「个人所得税」app。首次使用需要注册账号并绑定银行卡,建议使用「人脸识别认证注册」。
如何查询纳税记录
在「首页」点击「我要查询」,再进入「收入纳税明细查询」。这里选择2023年度,点击「查询」按钮就可以查询到2023年度的纳税明细情况了。
申请退税流程
打开「个人所得税」app,登录后点击首页的「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或在「办税」页面点击「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选择「2023年度」,并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按钮。
这里需要填写你真实的个人信息。可能会自动帮你填写,如果没有则需要手动进行填写,填写时务必填写真实信息,否则会影响退税。填写完成后点击「下一步」,并在勾选同意后,点击「确认」。
申报信息提交成功后,点击「申请退税」。根据提示完成操作,并等待税务审核和国库处理即可完成退税。
具体退税进度,可以在首页点击「我要查询」-「申报查询」,在「已完成」中找到「2023年度综合所得年度汇算」。在「退税记录」中即可查询到相关进度。
扎比这里居然可以申请退税10000元,并不是扎比收入高,而是因为扎比要交的税率实在太高了。只要收入超过800元,我就要交税了。
写在最后
你有预约那么快去试试自己能退多少税吧!如果没有预约的,现在就开始预约吧。需要注意的是退税金额会根据纳税情况而存在不同,有的人还可能需要补税呢。看完,记得把文章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让他们也看看能退多少吧!
【第6篇】扣个人所得税标准
2023年下半年国家对个人所得税进行了修订,此次个税改革力度非常大,整体个税由分类所得税制改成了综合所得税制。其中,起征点由3500提升到了5000,个税税率表变动幅度也非常大(见下表)。从2023年10月1日起开始施行起征点5000的政策,从2023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新的个人所得税税收政策。转眼间,2023年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关于个税的计算很多人还是搞不清楚,觉得新旧个税交织很复杂,计算很麻烦,为了帮助大家理清新个税的计算,更全面地搞懂自己的工资,小编今天用最简单的方法给大家梳理下,希望可以帮到你们!
小编今天只讲工资所得,这也是大家普遍最关心的问题。工作中,想全面了解自己的工资,必须懂个税的计算,因为个税和我们息息相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
首先新版个税变化最大的是起征点由3500元提升到了5000元,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工资在5000元以下(含5000)就不用交税了,交税为0,而原来工资如果超过3500就要交个税,现在起征点提升了1500元。
其次新版个税变化最大的是应纳税所得额,旧个税税率表为7级超额累进税率,新版个税依旧是7级超额累进税率,对比来看,个税税率没有变化,前三级级距变大,前四级应纳税所得额发生了改变。
第三,速算扣除数变化也很大,旧个税速算扣除数是按月份计算的,而新个税速算扣除数是按年进行计算的。速算扣除数只是计算个税的一个方法,没有什么含义。
第四,新个人所得税非常人性化,规定了一些重要的税前扣除项目(专项扣除),其中,主要是六个方面,分别是住房租金支出、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赡养老人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最后我们要说的就是个人所得税的计算了。个人所得税计算公式:((工资-5000-专项扣除)*分级税率-速算扣除数)。下面举一个例子:
假如呦呦在北京1月份的工资是1万元,名下无房,现在租房住,父母均年过60岁,没有其它专项扣除项目,那呦呦这个月需要缴纳的个税是:(10000-5000-1500-1000*2)*3%=45元(其中1500是北京住房租金支出扣除标准,1000是赡养老人支出扣除项目),即呦呦这个月只需要交45元的个税。
今天就讲到这了,由疑问的小伙伴在下方留言吧!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本文为解税宝公司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7篇】个人所得税抵扣住房贷款
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下,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 我们来审视一下房贷能抵个税吗!不倡议普通人提早还贷,会增加不少本钱.虽然买房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在实践中,大多数人在买房后也会承受巨大的压力,比如月供。由于目前市场上的房价已经超过了居民的承受能力,据说中国的平均房价收入比已经达到9.1,特别是在大城市,房价收入比一般超过20。因此,在房价与收入差距巨大的背景下,大多数人在买房时仍然需要借助“六个钱包”向银行借钱。基本上,可以说市场上90%的购房者背负着贷款负担,对于这些人来说,很多人都在考虑一个问题,那就是是否提前还贷!因为在任何时候负债都是不舒服的,但是提前还贷真的有必要吗?
我们一般认为, 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其他一切则会迎刃而解.既然如何, 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 那就是, 了解清楚房贷能抵个税!如果提前还款有违约金,需要计算违约金与“理财收益-房贷利息差额”之间的差额,然后根据差额的正负值选择是否提前还款。
在我看来,提前还贷是不划算的,因为承担抵押贷款并不是一件坏事。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我最近开始了一个新的一年的个人所得税申报,当我申报个人所得税时,有一个特殊的额外扣除项目,那就是住房贷款利息!根据规定,住房贷款利息可按每月1000元的标准享受个人所得税特别附加扣除,每年扣除额为12000元。
换句话说,如果其他人的月收入超过5000元,他们将被征税,但只有申请住房贷款利息专项扣除,每月的纳税标准将达到6000元!尽管个人所得税的金额只有1000元,但每月的个人所得税不少于几美元,可能是几十元,但这也是近二三十年来积累的一大笔钱。因此,在这种情况下,抵押贷款可以节省大量的个人税费。如果你提前还贷,你将无法享受这项福利。
首先说一个问题,既然提前还款合理,那为什么不直接提高首付比例,尽量少贷款呢?这是因为贷款买房是用现金兑换资产的行为。首套房是普通人能获得的最优质资产,不只是资产保值,还附带教育、医疗等城市红利,也是生活品质的一次提升。二套房的附加值就低了很多,第三套房就是纯金融投资了。
因此购买首套房时,应尽量以最大比例贷款,这时通货膨胀的说法是有效的。手里的现金会在通胀中贬值,兑换为房产后抵抗了贬值。同时产生的贷款也会在通胀中贬值,因此贷款行为是有利的。
当然,我们之所以想提前还贷,主要是因为我们不想接受抵押贷款带来的超低利率。但问题是,今天的抵押贷款利率并不高,特别是今年许多城市降低了抵押贷款利率后,今天的抵押贷款利率已基本恢复到本轮房地产市场调控前的水平。例如,苏州的一家银行为第一套房子提供了4.75%的最低贷款利率。事实上,这样的抵押贷款利率并不高,甚至很低。由于银行的存款利率现在是4%,如果你发现一点金融彩票,收入可以超过5%。在这种情况下,我必须提前偿还抵押贷款,所以为什么我必须获得比银行更多的利息
更重要的是,人们需要在很多时候施加一点压力,才能有奋斗的动力。如果没有压力,很少有人能坚持奋斗。适当的抵押贷款可以给买家带来压力,让买家努力工作,这实际上是个人成长的一件好事!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需要以住房贷款的合理性为基础。如果住房贷款压力过大,很可能会降低购房者的生死存亡水平。然而,大多数人在贷款时都考虑过这个问题,否则银行无法通过贷款审查。毕竟,银行也担心购房者没有钱偿还。如果对那些住房贷款压力过大的人来说,他们无法每月偿还贷款,也无法考虑提前还款的问题。
【第8篇】个人所得税扣税基数
还在为企业所得税中扣除限额太多而烦恼吗?本文以思维导图形式,一文全搞定!一起来学习吧~
一、以工资薪金为基数的扣除:
作为企业所得税扣除标准的工资薪金指实发工资,而非会计中计提的工资。以工资薪金为基数的限额扣除有:福利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补充养老保险、 补充医疗保险。扣除限额标准如下:
以工资薪金为基数的限额扣除
二、以销售(营业)收入为基数的限额扣除:
销售(营业)收入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及企业所得税视同销售收入,不包含企业营业外收入、利息收入等。以销售(营业)收入为基数的限额扣除有: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扣除限额标准如下:
以销售(营业)收入为基数的限额扣除
三、捐赠:
捐赠包括公益捐赠、扶贫捐赠等,需通过公益性组织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织机构和直属部门进行捐赠,并取得相关税前扣除凭证。企业间、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直接捐赠均不允许税前扣除。公益捐赠及扶贫捐赠税前扣除标准如下:
捐赠的税前扣除
四、手续费和佣金
手续费和佣金的税前扣除标准如下:
手续费和佣金税前扣除限额
五、借款利息
借款利息税前扣除区分向金融企业借款、向非金融企业借款、向关联方借款等情形,具体扣除标准如下:
借款利息税前扣除标准
借款利息税前扣除标准
如果对您的工作或学习有帮助,请点赞并关注,谢谢您的支持!
【第9篇】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申报
代扣代缴的所得税申报一直以来都是大家关注的热门话题之一,这部分的内容是比较难以掌握的。
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分享一套“代扣代缴所得税纳税申报最全操作流程”的资料内容,希望大家看过之后可以有所收获!还等什么呢?快学习起来吧!
文末有惊喜给大家哦~
代收代缴车船税申报:
扣缴个人所得税申报:
代扣代缴文化事业建设费申报:
代扣代缴证券交易印花税申报:
其他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申报:
......由于文章篇幅有限,无法为大家展示更多的内容了。
(文末可领取完整版电子资料哦)
领取方式步骤:
1、下方评论区留言:学习 并转发收藏!
2、点击小编头像,私我回复:【学习】,即可领取!
【第10篇】多少钱扣个人所得税
最近网上各大网红偷逃税闹得风风雨雨,个人所得税一下子成了热点,有不少小伙伴吃瓜之余,心底也犯嘀咕,究竟收入多少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六万元!
由于在2023年cpa的《税法》的考试教材中,关于个人所得税的内容足有104页,当年小编听网课老师讲了四五遍,耗时将近一个月[泣不成声],在此不做长篇大论,只围绕标准——六万元,做简单叙述个人所得税,如有疏漏,还望海涵。
个人所得税征税范围一共九项: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个人经营所得、利息股息红利所得,财产租赁所得、财产转让所得、偶然所得。 前四项是单项预缴(每月或每次缴纳),年末合计综合申报(四项合一算总账),后五项是单项计算预缴,单项年末申报。
六万元,是简单指一个人从每年公历1月1号到12月31号,全年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个人专利、非专利技术)四项收入的合计数。 如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小伙伴,可以放心了,你没有机会偷逃税[笑哭](小编也没达到)!
也有人说自己的四项综合所得合计已经超过六万元(羡慕),每月都缴纳了个人所得税,怎么年底还要汇算清缴?稀里糊涂找了税务公司,帮忙汇算清缴,结果税务局又给退了几百块,这究竟是缴还是退?直接上干货!
居民个人综合申报计算公式:
全年收入额=年工资薪金、奖金加班补助等+(年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80%+稿酬所得×80%×70%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全年收入额—六万元—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
应交税额=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对应级数的适用税率—对应级数速算扣除数
注释:国家对劳务报酬特许权使用费打80%,稿酬特许权打56%,是鼓励大家在工作之余,搞创收[奸笑]
专项扣除的 是个人缴纳的养老、医疗、失业三项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
专项附加扣除六项(第四第五项只能选其一)
⑴子女教育(每个上学子女一人一年抵扣12000,鼓励多生育)
⑵本人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每年抵扣4800元,职业资格教育考一个证3600元)
⑶大病医疗,扣除医保后,个人负担大于15000元,小于八万,中间的部分可扣减
⑷首套房住房贷款(每年每家12000元,最长可扣20年)
⑸住房租金(根据所在市人口数量,规定四档18000或15000或13200或9000)
⑹赡养60岁老人(独生子女每年24000;有兄弟姐妹的,合分24000,多人分摊的,每人不得超12000)
看懂了这四项的计算,90%以上的人就可以自己计算自己年终的综合所得税了
某人问:完了吗?
小编:没有,才讲了一半,还要继续吗?
某人:后面的重要吗?
小编:对于个人有财产卖、有财产租赁、有个人独资企业、有公司分红、有彩票中奖的人,挺重要!
某人:那你有吗?[抠鼻]
小编:没有![泣不成声]
某人:没有你还讲什么,滚吧!
小编撤了!
…………许久
某人:小编,你回来!我中彩票!!中彩票了!!!把彩票的事给我说完!
小编:好嘞!
个人取得的单张有奖发票奖金不超过800元(含8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800元,全额按“偶然所得”计征。
个人购买的社会福利彩票、体育彩票一次中奖不超10000元(含10000元),免征个人所得税,超过一万元全额按“偶然所得”计征个人
公式:应纳税额=偶然所得收入×20%
注释:一般福彩都会把所要缴纳的奖金个税提前扣下,帮你代扣代缴,拿到的都是税后奖金[微笑]
小手一抖,点赞!转发!收藏!!!
【第11篇】金三个人所得税扣缴系统
本月开始,“金税三期个人所得税扣缴系统”升级至2.1.336版本,随新政发布后操作界面和软件校验有了较多的变化,本期小编带大家看下这些变化吧~
一、常见问题
1、发送申报时,提示“系统检测到当前登录企业已在税局办理分部门备案...”,如何操作?
答:如果企业未设置过分部门备案的,请直接勾选不再提醒,点击“否”进行申报即可。
2、个税申报时,提示“申报失败,请重新申报。必要校验失败:自然人xxx已经存在相同居民身份证号码但是姓名不同的登记信息,不能再次登记”?
答:先核实是否金三个税客户端里面的该个人的姓名录错了,如果是的请修改客户端人员登记后重新申报;
如果姓名录入准确,请核实是否之前有单位报错过该个人姓名,则需要先去大厅做自然人变更,将税务局自然人登记系统内的错误信息修改为准确的姓名后才可以进行申报。
二、基本界面调整
3、人员登记-境外人员中,原证件类型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证】改为【外国人永久居留身份证(外国人永久居留证)】:
4、原“外籍人年度申报(清算)管理”改为“外籍人申报”,并且将位置调整至页面的上方代扣代缴的右侧:
5、“企业管理”位置调整至页面的右上角:
6、根据《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和相关公告,涉及园区企业在“其他附表”增加“税延养老保险附表”:
7、根据《关于开展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的通知》和相关公告,涉及园区企业所得项目增加“其他所得-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金”:
8、金三个税口径系统更正申报中,允许历史月份数据(近1年)更正网络在线申报(p.s:目前只能更正3个月内的数据,6月1日后可以更正申报近1年的数据)
如果你感兴趣,可以百度苏州财猫云获得更多帮助!
【第12篇】7000扣多少个人所得税
一、设每次收入a≤4000元,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速算扣除数0,预扣率20%;
则,应纳税所得额=a-800,应预扣预缴个税=(a-800)*20%-0,
税后所得b=每次收入-应预扣预缴个税=a-[(a-800)*20%-0]
= a*(1-20%)+800*20%
每次收入a=(b-800*20%) ÷(1-20%)
则:应纳税所得额=a-800=(b-800*20%) ÷(1-20%)-800
=(b-800*20%) ÷(1-20%)-800*(1-20%)÷(1-20%)
=[(b-800*20%)-800*(1-20%)]÷(1-20%)
=( b-800) ÷(1-20%)
因此,当每次收入a≤4000元(即,每次不含税收入b≤3360元)时,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20%)
二、设每次收入a>4000元,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
应纳税所得额=a*(1-20%)。
(一)当应纳税所得额≤20 000元时,即4000元<a≤25000元时,速算扣除数0,预扣率20%;
应预扣预缴个税= a*(1-20%)*20%-0
税后所得b= a-(a*(1-20%)*20%-0)
=a*[1-(1-20%)*20%]
每次收入a=b÷[1-(1-20%)*20%]
则:应纳税所得额=a*(1-20%)= b÷[1-(1-20%)*20%]*(1-20%)
=[(b-0) *(1-20%)]÷[1-(1-20%)*20%]
因此,当每次收入满足4000元<a≤25000元(即,每次不含税收入满足3360元<b≤21000元)时,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0)×(1-20%)] ÷[1-20%×(1-20%)]
(二)当20 000元<应纳税所得额≤50 000元时,即25000元<a≤62500元时,速算扣除数2000,预扣率30%;
应预扣预缴个税= a*(1-20%)*30%-2000
税后所得b= a-( a*(1-20%)*30%-2000)
=a*[1-(1-20%)*30%]+2000
每次收入a=(b-2000)÷[1-(1-20%)*30%]
则:应纳税所得额=a*(1-20%)=(b-2000)÷[1-(1-20%)*30%]*(1-20%)
=[(b-2000) *(1-20%)]÷[1-(1-20%)*30%]
因此,当每次收入满足25000元<a≤62500元(即,每次不含税收入满足21000元<b≤49500元)时,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2000)×(1-20%)] ÷[1-30%×(1-20%)]
(三)当应纳税所得额>50 000元时,即a>62500元时,速算扣除数7000,预扣率40%;
应预扣预缴个税= a*(1-20%)*40%-7000
税后所得b= a-( a*(1-20%)*40%-7000)
=a*[1-(1-20%)*40%]+7000
每次收入a=(b-7000)÷[1-(1-20%)*40%]
则:应纳税所得额=a*(1-20%)=(b-7000)÷[1-(1-20%)*40%]*(1-20%)
=[(b-7000) *(1-20%)]÷[1-(1-20%)*40%]
因此,当每次收入满足a>62500元(即,每次不含税收入满足b>49500元)时,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7000)×(1-20%)] ÷[1-40%×(1-20%)]
综上:
一、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元(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下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800)÷(1-税率)
二、不含税收入额为3360元(即含税收入额4000元)以上的:
应纳税所得额=[(不含税收入额-速算扣除数)×(1-20%)] ÷[1-税率×(1-20%)]
三、应纳税额=应纳税所得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四、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所对应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为下表所示:
不含税劳务报酬收入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
21000元以下的部分
20%
0
超过21000元至49500元的部分
30%
2000
超过49500元的部分
40%
7000
参考:
居民个人取得劳务报酬所得的个人所得税扣缴办法:
扣缴义务人向居民个人支付劳务报酬所得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按次或者按月预扣预缴税款:
①劳务报酬所得以收入减除费用后的余额为收入额;
②减除费用:预扣预缴税款时,劳务报酬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4 000元的,减除费用按800元计算;每次收入4 000元以上的,减除费用按收入的20%计算。
③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计算应预扣预缴税额。劳务报酬所得适用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 得预扣预缴率表(见表5-9)。
④预扣预缴税额计算公式为:
劳务报酬所得应预扣预缴税额=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预扣率-速算扣除数
表5-9 居民个人劳务报酬所得预扣预缴率表
级数
预扣预缴应纳税所得额
预扣率(%)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20 000元的
20
0
2
超过20 000元至50 000元的部分
30
2 000
3
超过50 000元的部分
40
7 000
【第13篇】5000元扣个人所得税
今天有仔仔细细看了看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范围。对于工资满5000的人,真的是太划算了!现在国家政策好!
1、子女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2、继续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3、大病医疗支出如何扣除
4、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如何扣除
5、住房租金支出如何扣除
6、赡养老人支出如何扣除
7、婴幼儿照护支出如何扣除
看到这里,我突然觉得超级伤感,这根本就是与我无关的呀!我的工资压根不满5000元,我的工资还在3000元的那档呢!
在我以后的人生中,个人所得税,跟我还有缘吗?
多想我的工资也能达到,扣个税的那档。[机智]
我也有需要赡养的老人,我也有需要赡养的孩子!希望国家越来越繁荣昌盛,以后像我们这种工资达不到5000元的家里有老人需要赡养,有孩子需要照顾的女性,没有帮忙的女性,国家也给我们这样的女性,多一些福利,不要多,每个月就那么100元至150元的补贴就好了。
希望在家里没有收入,依然要自己带孩子的女性看到我写的文章,可以帮忙多多转发!
让它热起来!可以让相关领导人员看到!早日帮助,这类,无收入人群。
【第14篇】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
2023年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已经开始确认了,这6项专项附加扣除都有什么?有什么需要格外注意的?今天小慧用6张表全部梳理下,一起来看下吧!
六大专项附加扣除的具体是什么?
一、子女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
二、继续教育支出如何扣除 ?
三、大病医疗支出如何扣除 ?
四、住房贷款利息支出如何扣除 ?
五、住房租金支出如何扣除 ?
六、赡养老人支出如何扣除 ?
注意事项
1.父母、子女界定
文中所称父母,是指生父母、继父母、养父母。所称子女,是指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继子女、养子女。父母之外的其他人担任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的,比照执行。
2.首享专项附加
纳税人首次享受专项附加扣除,应当将专项附加扣除相关信息提交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扣缴义务人应当及时将相关信息报送税务机关,纳税人对所提交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发生变化的,纳税人应当及时向扣缴义务人或者税务机关提供相关信息。
3.扣除不完
个人所得税专项附加扣除额一个纳税年度扣除不完的,不能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4.五年
纳税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自法定汇算期结束后保存五年,扣缴义务人需要留存备查的相关资料应当自预扣预缴年度的次年起保存五年。
知道了具体扣除什么之后,是不是心里就有底了?
那怎么操作呢?别急,接着看下去~
手机端确认情形操作
一、扣除信息无变动
如果2023年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没有任何变动,只需在2023年基础上覆盖确认即可,十分简单。
1.打开个人所得税app首页,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或者了解一下,进入之后,选择一键带入,选择扣除年度2023年。
2.依据提示“将带入2023年度信息,确认是否继续”或者“您在2023年度已存在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如果继续确认,将覆盖已存在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确认后点击确定。
3.进入待确认状态的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后,核对信息,如有修改可以点击修改,信息确认后,点击一键确认。(注意:如有已失效状态的信息,则需要先删除之后才能点击“一键确认”)
4.点击一键确认后,信息提交成功。
用户可以在app首页上,选择专项附加扣除填报,选择扣除年度2022,查看已提交的信息,如有变动可以选择作废、修改、增加。
二、扣除信息有变动,需修改
如果2023年需要对已填报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进行修改,比如:需要修改申报方式、扣除比例相关信息等,则需按照情形一进入到待确认扣除信息界面,点击待确认之后进入填报详情页面进行修改。
三、新增专项附加扣除
如2023年新增子女教育扣除、赡养老人、住房贷款等,需要申报填写,先按情形一步骤确认之前申报的其他不需要修改的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后,回到app首页,进入专项附加扣除填报。
四、作废专项附加扣除项目
如有专项附加扣除信息失效,2023年不能再享受该专项附加扣除的;需按照情形一进入到待确认扣除信息界面,点击待确认,进入填报详情页面,点击删除,点击一键确认。
五、首次填写
如果是2023年首次填写专项附加扣除项目,直接选择首页的专项附加扣除填报,进入之后,按需要填写的项目分别点击不同模块进入填写即可。
虽然这六种专项附加扣除的情况看起来很复杂,但其实只要按照手机提示一步步操作即可,连小慧都会填,你说得多简单!
【第15篇】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的方法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简便优化部分纳税人个人所得税预扣预缴方法的公告》(2023年第19号)(以下简称19号公告)的规定(网址: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363/c5159450/content.html)
一、对上一完整纳税年度内每月均在同一单位预扣预缴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且全年工资、薪金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居民个人,扣缴义务人在预扣预缴本年度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累计减除费用自1月份起直接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即,在纳税人累计收入不超过6万元的月份,暂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在其累计收入超过6万元的当月及年内后续月份,再预扣预缴个人所得税。
二、扣缴义务人应当按规定办理全员全额扣缴申报,并在《个人所得税扣缴申报表》相应纳税人的备注栏注明“上年各月均有申报且全年收入不超过6万元”字样。
如果要彻底理解19号公告,就不得不对其发布的背景进行阐述:
1、2023年是自个税改后首次进行汇算清缴,时间是在3-6月份,与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间(1-5月份)有重叠,相当于新增了一部分工作至扣缴义务人或纳税人;
2、在首次汇缴期间,无论是纳税人,还是扣缴义务人,由于对政策的理解不到位、申报软件操作不熟悉等等原因,加大了税局、扣缴义务人、纳税人三方之间的沟通成本,虽然税务知识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进行宣传,但基层人员仍旧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咨询量大,申报的成本较高;
3、根据首次汇缴情况来看,存在相当一部分汇缴人员是进行退税汇缴,由于汇缴人数较多,给各级局端、银行、国库服务器带来一定程度的压力;
基于上述大的背景,国家为减少部分人员参与汇算清缴,发布了19号文,这样一来减少了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操作,另一方面,对于国家资源也是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如果享受一次性按照全年6万元计算扣除,那么需要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步入2023年后,每次在进入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时,均会弹出提示信息,最大限度的使能享受人员进行享受。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却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此小编进行了简单的收集和整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从哪里确认?需要怎么操作?
进入自然人电子税务局后,目前会弹出提醒,具体扣除费用信息的确诊,需要依次点击“综合所得申报”——“1收入及减除填写”,进入报表填写页面,选择页面左上角“更多操作”——“减除费用扣除确认”(见下图)
说明:2月份后,该数据为局端下载数据,可选择是否享受
2、有员工收入低于6万元,但更新的数据中没有相关人员信息怎么办?
a)、首先确认是否满足条件(大部分是没有连续申报)
b)、若确实满足条件,但未下载到信息,可联系当地主管税务机关进行信息的更正,然后再次到自然人电子税务局更新即可。
3、若员工2023年4月份进入该 公司,年收入没超过6万元,可以享受吗?
不可以。需要满足1-12月连续申报个税才可以。
4、员工去年一直在公司任职,但由于经营问题,一年发放三次工资,总额不超过6万元,是否享受?
需要确认员工是不是去年一直在进行申报。如果未发工资月份均进行了0申报,是可以享受的。
5、 a员工2023年1月份,在原甲公司享受了一次性扣除6万的政策,于2023年2月份从甲单位离职,进入乙公司进行任职,那么乙公司在申报时,扣除费用怎么扣除?
按每月5000元进行扣除。
6、如果员工满足条件,不选择享受可以吗?会有什么影响?
可以不享受。影响:可能存在某个月份发薪异常产生税额,但全年累计算薪并不需要交税,这种情况则需要汇算清缴进行退税。
【第16篇】个人所得税怎么扣款
2023年度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汇算清缴于今日正式开启了!同时也标志着我国“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顺利走过了第二个年度!
● 政策年年变,报税年年烦,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今年个税汇算都有哪些变化?请看 part one 新十二变。
● 去年首次进行个税汇算有点稀里糊涂?今年我们就看图说税,轻松退税 or 从容补税,请看 part two 基础干货。
● 理论都看懂了还不会实务?请看 part three 实务操作, 一步步带您进行个税app自行汇算清缴。
part one 新十二变
详情请参考:
2023年度个税汇算清缴——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2号
part two 基础干货
step 01
首先,咱得明白自己有哪些“个人所得”是应税所得、又有哪些应税所得属于本次需要汇算的综合所得?请对照下图判断
step 02
判断出4项需要汇算的综合所得后,再确认自己是否需要办理本次汇算
step 03
是否需要办理年度汇算涉及到计算退税和补税金额,怎么算?
step 04
计算公式中的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其他扣除分别是什么、有哪些规定?适用税率哪里查?
step 05
如何查询2023年已预缴税额?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按如下步骤操作
step 06
计算太复杂,自己不想办?不确定怎么办?
3种办税方式 + 3种办税渠道可选择
注意事项:
❶ 不要忘了年终奖可以进行税收筹划哦 !
❷ 不要做拖拉机错过办理汇算的时间哦 !
part three 实务操作
在正式操作前,建议大家先阅读《个税汇缴倒计时,退税前必须完成的五件事!》,将这几件事情完成,若已完成,可继续阅读操作下去:
综合所得年度汇算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后,可通过首页综合所得年度汇算模块进入申报,选择申报年度为2023年度
● 简易申报
适用情形:居民个人在上一纳税年度内取得的综合所得收入额未超过 6 万元且已预缴税款,可通过简易申报办理申报并申请退税。(存在境外收入不适用该情形)
跳出简易申报须知,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
进入简易申报页面后,确认汇缴地、已缴税额,重点看下最下方“可申请退税额(元)”,点击提交申报即可。
可点击“查看收入明细数据”查看具体数据,如果对收入信息有异议,支持对收入明细进行“申诉”,申诉后,此收入的已缴税额将不计入已缴税额合计中。
小编提醒:今年汇缴取消了删除的按钮,仅保留申诉操作,申诉操作一定要慎用,一旦进入审查流程是无法撤销的,若申诉情况与实际不符,可能影响个人征信。
当然,如果有可申请的退税金额,记得点击申请退税噢!
出现特别提醒界面,点击继续退税,选择需要退税的银行卡,点击提交。
显示税务审核中,耐心等待退税即可。
● 标准申报
适用情形:
居民个人 2020 年度综合所得年收入额超过 6 万元时,可以在 3 月 1 日至 6 月 30 日内,通过标准申报办理年度汇算,适用简易申报的纳税人也可以切换至标准申报。
小编提醒:存在境外收入的纳税人,请至自然人电子税务局网页端(https://etax.chinatax.gov.cn)进行申报。
进入综合所得汇算申报界面,填报方式选择“我需要申报表预填服务”,点击开始申报,跳出标准申报须知,点击“我已阅读并知晓”。
确认个人基础信息和汇缴地,若2023年存在多个任职受雇单位的,可以点击任职受雇单位,选择您需要办理的汇缴地后,点击下一步。
进入收入和税前扣除界面,核对数据,若确认无误后再点击下一步。
可点击工资薪金进入查看详细的信息,若存在非本人收入可进行申诉。注意:年终奖是否并入综合所得可能影响最后的税额,可以点击“奖金计税方式选择”进入。
可选择全部并入综合所得计税或者单独计税,若存在多笔全年一次性奖金收入只允许选择一笔单独计税,其余均需要并入综合所得计税。
进入税款计算界面,核对左下角应补或者应退税额后,点击下一步,勾选“我已阅读并同意”后点击提交。
若满足年度综合所得收入12万以下或者补税金额低于400元,且依法预缴税额的,可享受免申报。右下角按钮为“享受免申报”,点击后无需补税。
1)补税
若存在需要补税金额且不符合或免申报的,提交后,请点击立即缴税发起扣款。
2)退税
可参考简易申报的退税步骤。
● 申报查询
登录个人所得税app后,选择服务-申报查询,选择已完成,可查询到申报记录。
点击进入后可以查看申报记录、缴税记录或者退税记录
若发现申报错误的,退税还在税务审核中,可先撤销退税后进行更正或者作废。
注意:今年作废次数有限制,个税app端只能作废最多5次。